(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綜合外電報導)華盛頓郵報展望2022年科技趨勢,主要落在元宇宙競賽、智慧家庭技術兼容性提升、電動車走向主流、科技產品「維修權」回歸、個人生物數據分析應用更多元。此外報導也指出晶片短缺問題最快下半年有望緩解、穿戴式醫療健康裝置的個資問題仍待解決。
華盛頓郵報報導,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表示,2022將是「匆忙與等待」的一年,元宇宙、自駕車等技術發展還需時間趕上炒作的高度,而智慧家庭、可穿戴式醫療健康裝置、虛擬實境(VR)則更需要消費者的支持,提供個人數據進行技術完善。
消費者信任成獲利關鍵
2021年,安全漏洞、數據隱私問題與人工智慧洩密等新聞佔據科技新聞版面。2022年,科技公司以設立執掌「數位信任」的高級職務、獎勵發現AI系統漏洞、採用匿名數位個資技術等,來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消費者的信任將對公司帶來許多好處。當消費者越信任公司來處理個人數據,並以演算法形塑使用體驗,公司就越能透過「個人化」體驗與廣告,將信任轉為獲利。
進入「元宇宙」競賽
臉書母公司Meta於2021年率先推出元宇宙應用平台Horizon worlds,讓用戶可以在其中虛擬社交。VRdirect 執行長Rolf Illenberger 表示,2022年將是一場「進入元宇宙的競賽」,谷歌、微軟、蘋果都可能推出自家的頭盔與元宇宙操作系統。然而,元宇宙的技術障礙也待解決,即所開發的於元宇宙空間中運行的軟體,需與不同的操作系統相容、配合。
元宇宙或將從工作層面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疫情帶動公司將虛擬實境技術運用在入職、培訓以及會議,日後也將逐漸滲透日常生活。
智慧家庭技術兼容性提升
蘋果、亞馬遜、谷歌以及三星在內的科技龍頭聯手,在2021年開發適用於智慧家庭設備的新型可互操作的安全連接標準「Matter」,確保未來消費者與企業能自由選擇智慧家庭設備,不論品牌皆能相容,並可以任意選擇語音助手操作。
電動車走向主流
電動車已不再是新鮮事,消費者居住地是否有充電的基礎建設將成為普遍問題。車廠如福特、通用、大眾等將實現消費者以較低價格擁有電動車,市場領導者特斯拉將持續擴張市佔。2022年將為消費者帶來更符合需求的電動車,以及更優化的電池與充電選項。
晶片依舊短缺
長期的晶片短缺已顛覆汽車製造的模式,抬升電視價格,也使得PlayStation 5等熱門商品一機難求,而上述現象2022年並未能緩解。
策略顧問公司埃森哲的總經理阿拉姆(Syed Alam)表示,晶片荒的影響可能到2022下半年才會開始消退,而這還是最好的情形,他認為受影響的產業或許要到2023年初才會完全反彈。
儘管英特爾、三星與台積電皆宣布赴美設晶片廠計劃,然而新廠房也需數年才能投入使用,短期內無助緩解晶片荒。
維修科技產品變得容易
手機、筆電、平板等人們依賴甚深的科技產品出問題時,維修往往並不容易,這個狀況正發生改變。蘋果於2022年推出於美國「自助服務維修」(Self Service Repair),將允許消費者獲得零件與指南,自行維修iPhone與Mac電腦。其他大廠如微軟,也計劃於2022年底為其Surface筆電增設維修選項。
科技大廠正逐漸開始改變理念,可維修的設計可能將成為標準功能,以助解決日漸增長的電子垃圾問題。
個人生物數據分析更多元
臨床已開始使用個人生物數據來預防、診斷、治療健康問題。隨著可穿戴的醫療健康設備盛行,人們居家也可透過戒指、手環等裝置來收集心律、睡眠、卡路里消耗甚至汗水的數據。
對日常模式與習慣的了解,可幫助人們做更好的健康決策並及早發現問題。然而,穿戴裝置所產生的大量個人醫療數據,不受現行《健康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法》(HIPAA)保護,難以確定數據最終去處。此外,要與醫療人員分享相關數據也有相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