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藝文組 綜合報導)座落於松山文創園區的誠品畫廊,帶來2022年第一檔展覽《初初》,由林昆穎策劃,呈現9位台灣多媒體藝術家裝置創作,自即日起至1月22日開放參觀。
《初初》邀請80世代的9位藝術家張暉明、陳以軒、陳怡潔、鄭先喻、賈茜茹、黃海欣、郭奕臣、盧之筠、余政達參展,策展人林昆穎說明,《初初》講述著兩個時間點,一個是「成為現在的我們」的初始,第二個是「現在」,「這個展如果要說什麼的話,我認爲它在談的是藉由對於『第一次』的那種想望,去回溯怎麼走過來,然後也藉由這個對第一次的嚮往,去理解我們怎麼再繼續尋找下一個『第一次』的感覺。」
策展人使用日本名導北野武於1999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做說明,「那是北野武真正懂得父親而回探的作品,回歸最單純的時刻,才得到一個完整的映照,北野武曾說過:『什麼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麼不容易,我們才算真正成熟了。』的確在事過境遷後才會恍然大悟地發現珍貴。所以我們都還在追求著、期待著再次到來的初次。」
到畫廊打電動!數位藝術家鄭先喻以資訊背景走進藝術觀念,擅長翻譯多重知識系統,關心那科技演進中的人文現實,從哪裡來,又將去哪裡,以冷幽默成為一個當代說書人,此次展出最初互動裝置《生命的來來去去 2.0》,透過捕蚊燈轉化蚊子死亡成虛擬生命遊戲,一個關於再生的即刻預言也挑戰生死議題發人省思。
郭奕臣使用1986年哈雷彗星郵票、古董牙科診療椅及LED燈打造極具未來感的《承諾2061》,酷似太空船座椅的作品回顧父親的「承諾」,1986年正好是世界的哈星熱,父親帶著全家出遊,但幼年的他全程只因牙疼而痛苦,父親承諾下次再帶他一起看,2061年哈雷將再次到來,但父親卻已不在,他用力收集許多哈雷彗星的證據,安放在一座古董牙醫診療椅上,信守未來的約定,而座位上的LED藍光閃爍,如同他向遙遠的父親發出思念的訊號,令人動容。
陳怡潔兩件作品《非人稱_角落生物》與《角落生物的旋轉肖像》系列,回到研究所那個堆滿布娃娃的宿舍,奮力將數百個角色塞進真空袋,抽乾空氣,看見了抽象色彩,這道色彩社會題,便帶著她遊歷世界。將迷人角色都化為色彩印象圈圈,將生命記憶造冊收藏的探險家,如今以當代角落生物,召喚自己一路的信念,化繁為簡的純粹。
余政達在最初,什麼都還沒有發生之前,第一次拿到攝影機,第一次探索媒體。《Moving Lines》,噴漆黑線,雙螢幕中看見頭尾,而中間只剩聲音去感知距離,藉此討論媒體現象中看不見卻存在的議題。在演進為多重身份、多重媒體、多重性別的創作者之前,看見最原初的實踐與思維,而每個人都是這樣開始的。
展期: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22日
地點:誠品畫廊∣台灣110055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開放時間:週二~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線上展廳:https://www.eslitegalleryviewingr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