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 綜合報導) 隨著「大太空時代」的到來,除了國家以外連私人企業也開始發射衛星、火箭進入太空,這讓看起來寬闊的地球外圍已經變得擁擠,中國政府就在本月向聯合國投訴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說他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衛星在太空中「逼車」,導致馬斯克遭到中國網民的攻擊。
在中國本(12)月提交給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UNOOSA)的一份文件中,中國指控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Starlink)低軌道衛星,在今(2021)年7月21日至10月21日間,兩度幾乎與中國太空站擦撞,迫使中方須採取緊急迴避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以此為契機,呼籲美國政府需對此負起責任,同時譴責美國無視太空規範、罔顧太空人安全,而雖然實際情形無從確認,SpaceX也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中國政府的發言還是激起微博上檢討、攻擊太空探索公司與美國政府的聲浪。
除了有人聲稱這些幾乎與中國太空站擦撞的衛星是「美國太空兵器」、「馬斯克是美國政府與軍方安插的『新武器』」外,也有人表示「星鏈」的風險正逐步被揭露,人類將因這些私人企業的商業行為而付出代價。
然而,事實上太空中飛行物體的安全並非第一次受到外界關注,長期的太空探索行動已經帶來最直接的結果:太空垃圾大幅增加。
隨著人類持續發射物體進入太空,以及舊衛星、太空站等物體持續老化,地球軌道中已經有大約3萬件衛星與太空垃圾漂浮其中,稍有不慎就會在太空中發生「追撞」,上個月就連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須顧及太空垃圾的嚴峻狀況,而取消自太空站出發的站外行動以避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