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綜合外電報導)2021年國際局勢動盪,從英國硬脫歐、美聯儲解禁、恆大債務危機、中東食品價格飆升,經濟發展倍受影響。《彭博》13日發布預測,總結8個可能衝擊2022年的經濟風險,除了正在延燒的Omicron疫情外,通貨膨脹、食品價格上漲以及台灣與中國間日益攀升的衝突也位列其中。
Omicron疫情
Omicron疫情如何,現在可能言之過早。Omicron較先前的病度變異株更具傳染性,但致命性可能較低,世界或可回到疫情前的常態生活。《彭博》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從4.7%提高到5.1%,然而也可能出現更易傳播更致命的變異株,讓全球封鎖重新上演,經濟成長下修至4.2%
通貨膨脹
2021年初,美國預計在年底實現2%通脹率,結果反增至約7%,2022年,美國再次預期通貨膨脹接近目標水準,能否實現還是兩說,但彭博預測將會有所下降。報導也指出,美國勞工薪資已快速上漲,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可能會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氣候變遷也可能促使食品價格上漲。相反,新一波疫情也可能衝擊旅行、拖累油價,綜觀而言,仍可能面臨停滯性通貨膨脹的衝擊。
美聯儲升息
從2013年縮表到2018年股市大跌,顯示美聯儲緊縮政策對市場的衝擊,這次的風險在於資產價格已經上漲,標普500接近泡沫區,房地產風險也飆高,表明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是2007年的次貸危機以來最大。《彭博》模擬若美聯儲在2022年進行3次升息,直到利率達2.5%,將會導致2023年經濟衰退。並導致新興市場崩潰,甚至引發發展中經濟體的貨幣危機。阿根廷、南非、土耳其、巴西以及埃及被列入風險名單,台灣、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因為外在不多,影響較小。
中國
中國經濟在2021年第三季陷入停滯,受到恆大債務危機、疫情反覆爆發與能源短缺的影響,中國經濟成長低迷僅0.8%,遠低於世界所熟知的6%。2022年能源短缺問題或可緩解,但受「清零政策」的隱性封鎖影響,在需求疲軟以及融資受限的狀況下,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達25%的房地產建設可能出現危機,《彭博》預估,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為5.7%,若放緩至3%,將對全球造成影響,並破壞美聯儲計畫,一如2015年中國股市崩盤。
歐洲政治動盪
義大利明年1月份舉行總統大選,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明年4月將面臨來自右翼的挑戰,假使疑歐派在歐元區主要經濟體掌權,歐洲央行將失去政治支持,恐怕影響歐元區經濟成長減少4%,甚至陷入衰退。而英國與歐盟間的談判若破裂,更將成為經濟炸彈。
各國財政縮減
各國政府在疫情中投入巨大資金,現在許多國家傾向縮減開支,據瑞銀估計,2022年公共支出的縮減將占全球GDP約2.5%,目前僅長期緊縮銀根的中國以及日本繼續推動刺激措施。至於美國,據布魯金斯學會數據,其財政政策於2021年第二季由振興轉向減緩,預計明年也將延續此基調。
食品價格
飢餓是社會動盪的重要驅動因素,疫情加上氣候變遷共同推動全球糧食價格,幾近歷史高點,並且明年很可能居高不下。上一次食品價格飆漲發生於2011年,尤其在中東地區,至今許多國家如蘇丹、葉門、黎巴嫩等仍在風險之中。
地緣政治
中國與台灣間的衝突,從封鎖到武裝犯台,都可能引發大國如美國介入,最壞則可導致超級大國戰爭。若是發生制裁,則將凍結美、中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間的經濟關係,衝擊對全球智慧型產業(從手機到汽車)至關重要的台灣半導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