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官方防疫政策,在沒有完整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公佈將在明年一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是極欠考慮與不負責任的作法。以台灣目前的疫情與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真狀況,根本不需要打第三劑。如果政府手上有過多的疫苗,不要浪費,應該趕快送給其他買不起疫苗的國家,而不是丟到自己國人身上。而更奇怪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12月2日證實,將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時間,提供莫德納疫苗給第1至3類對象第2劑滿5個月就能接種,但第1至3類對象「將排除中央防疫官」,為什麼?是不是他們心知肚明「第三劑」根本沒有必要呢?
全球已經有很多専家公開反對「第三劑」施打。其中最嚴重的警告是,反覆刺激人體防禦力可能產生「免疫衰竭」(immune exhaustion)現象,「不斷試著增強免疫反應顯然存在一些風險,如果我們進入每6個月就追打疫苗的循環,很可能對我們不利。」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珮珀(Marion Pepper)表示,「我認為打第三劑的免疫力雖然會上升,然後也會再次下降。」她質疑施打第3劑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保護力「3至4個月」,到底有什麼必要?施打「第三劑」還得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多打一劑的好處是否大於得到血栓、心肌炎等風險?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介紹,免疫衰竭指的是記憶T細胞喪失功能。這代表免疫系統會因爲過多次的疫苗注射,反而造成「容忍了」病毒,不再認定病毒是「威脅」而不會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可能造成某種類似「帶原」(carrier )現象。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研發很倉促,許多副作用,恐怕連研發疫苗的公司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現在已經全球到處都打了他們製造出來的疫苗,不知道疫苗公司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疫苗有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或許只打兩劑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想推動第三劑、第四劑,甚至年年都打,那麼安全考慮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多名國際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又稱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目前採用的兩劑疫苗策略對預防重症與死亡仍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因此沒有必要對一般人打第三劑。
文章作者包括FDA疫苗研究及審查辦公室主任葛魯柏(Marion Gruber)及副主任克勞瑟(Phil Krause)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多位科學家。
這篇發表於9月13日的研究強調,由於「支持接種加強針的科學證據不足」,過早讓民眾接種第3劑,恐怕增加心肌炎、格宜洋-巴略綜合症候群(Gillia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腺病毒載體有關,注射疫苗後,導致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毒的免疫力認錯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葛魯柏博士和克勞瑟博士領導FDA疫苗辦公室並監管疫苗數十年,發表於《刺胳針》的文章並不是以FDA的立場。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聯邦科學家可以審查所有證據並提出建議之前就推動施打補強針,「這一衝突導致他們決定在今年秋天離任」。所以,拜登與美國首席防疫官佛奇的「第三劑」決策,是排除異己的問題作業,台灣不應冒然跟進。
在《刺胳針》這篇研究發表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物醫學教授須納•柯魯科尚克(Sheena Cruickshank)也在學術交流網站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目前沒有打第三劑的必要性。主要的論點都是打兩劑已經夠了。
醫療的最高目標就是,夠了就好(enough is enough)。過多就產生副作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提醒就是,吃維他命可以保健,但脂溶性的吃多了會中毒。疫苗接種不是多打就好,打多了有嚴重副作用,甚至致死。
台灣的防疫措施兩年來做得很好,主要來自國民公衛水準極佳。要保持戰果不難,檢証過去所做成功經驗,加強再加強就好。不要貪功去跟風,別人在打第三劑就去跟流行,中了疫苗公司的計。
媒體要守望(monitoring)這個全民健康的關口,而不是人言亦言隨著起舞,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唉!都已經搞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兩年了,怎麼可以毫無判斷力?有人煽火帶風向説「大魔王變種病毒來了」就跟著製造恐慌,還幫忙喊打「第三劑」。太沒水準了吧?而衛福部部長應該收回「第三劑」的倉促決策,從長計議。
不談專業,我們也可用邏輯推演來看看「補強針」的作用。在一個可能被病毒傳染的環境中,一個人可以發生的狀況只有兩個,就是得病或不得病。如果都沒打疫苗,得病的後果比起完成接種(J&J一劑,其他兩劑)的人可能會比較嚴重,所以不打疫苗可能不划算。完成接種後,也只有兩個狀況,得病或不得病。得病的話,大部份人的症狀不會非常嚴重且死亡率也不很高,然而因染疫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持久,也較完成接種但未得病的人更不易再次被感染。完成接種而未得病的人,就有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補強針(第三劑)」。打了第三劑,又是得病或不得病。得了病,症狀和後果若是比只打兩劑疫苗輕,或是自然免疫力更好,那這第三劑就有意義。但是,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下結論。如果未得病,「補強針」的副作用會不會太強?這在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未得病,在幾個月後抗體消失或出現新變種時,又要面臨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第四劑。以後呢?是第五劑、第六劑…..直到地老天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