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林于雯 綜合報導)路透社指出,中國河南省將建立一個針對國際學生、記者等「可疑人員」的監視系統。
根據路透社,河南省政府7月29日在採購網站上發布了一份招標文件,詳細說明一個監視系統的計畫,該系統可以使用3000台臉部識別鏡頭來辨識政府「有興趣」的人,並連結到國家或地區的數據庫。
路透社指出,中國正在試圖建立一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監控系統網,這包含在公共場所安裝數百萬個鏡頭,並搭配智能手機監控和臉部辨識技術。
該系統將由至少2000名官員和警察操作,根據招標文件,他們將記者分為三類:紅色、黃色、綠色,紅色是「風險最大」,而綠色反之。
招標文件指出,若記者在河南登記入住酒店、買票或越過省界,就會發出警告。文件也寫道「必須追蹤和控制可疑人員,進行動態研究分析和風險評估,並將記者分類處理。」而後更詳細說明了針對其他群體的不同預警系統。
針對國際學生,文件則提及在國慶日期間獲年度議會等和政治相關的關鍵節日,該系統能透過手機定位或訂房紀錄來追蹤國際學生的動向。
路透社更發現,中國河南省政府進行招標的7月29日正是7月20日河南鄭州突發大洪水約一週後,當時有來自BBC、洛杉磯時報、法新社等多家媒體的外國記者到達當地,直接報導洪災狀況,這使得他們成為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的目標,甚至在社交媒體上遭到騷擾。
總公司位於美國的監控研究公司IPVM指出,這次河南省的招標特色在於,將記者列為監控目標,並要求監控公司為公安部門快速定位被監視人、妨礙他們工作。不過目前路透社尚未找到這份明文將外國人或記者列為監控對象的合約或文件。
據傳這份文件中,沒有針對為何要監視國際學生以及記者進行說明,不過當中有指出,另一類被列為監視對象的人是「來自鄰國非法居留的婦女」,不過這一類人的可能身份亦無任何解釋。
招標文件中也規定,該系統下的監視鏡頭必須能夠在人們戴著口罩或眼鏡時,仍能建立相對準確的資料,並且在系統中,被監視目標的圖片必須可以被上傳,並且能依臉部屬性、特徵被搜尋。
報導指出,中國IT服務公司東軟(Neusoft)於9月17日時,簽署了一份500萬元人民幣的合約,要求東軟在簽署後兩個月內要完成該系統的創建,不過路透社目前無法得知該系統是否有實際在運作,總公司位於瀋陽的東軟也尚未針對報導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