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外電報導)荷蘭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雷射技術,希望能實現在不使用針頭的情況下「幾乎無痛」注射疫苗,他們稱這是一項突破,可讓那些怕打針民眾的不再恐懼外,也能降低疫苗接種的執行難度。
路透社報導,該構想的創始人是David Fernandez Rivas,為荷蘭特文特大學(Twente University)的教授,同樣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人員。他說這把「泡泡槍」(Bubble Gun)的原理是使用雷射把一小滴液體「注入」皮膚表層。
他進一步解說,將裝有液體的玻璃容器用雷射加熱後,液體內會產生一個泡泡,以時速100公里以上將液體推射出去,整個過程不到一毫秒的時間。
這個「注入」的程序比被蚊子叮還快,能在不損傷皮膚的情況之下穿透皮膚,因為沒有觸碰到皮膚的神經末梢,原則上不會造成疼痛,且皮膚表面也不會有傷口或注射點,不過未來仍須進行更多研究驗證
在荷蘭約有5分之1的人害怕打針,他們將原因歸咎於童年住院後留下的陰影、或不喜歡打針時被限制行動的感覺,甚至有千分之一的人極度恐懼到需要就醫治療。因此Rivas期望這項發明不僅能協助更多人接種疫苗,還能降低因為針頭不潔而造成感染的風險,並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
Rivas表示,該研究在歐盟(EU)150萬歐元(約新台幣4951萬元)的資助下,皮膚組織樣本測試正進行中,亦預計將在本月申請用於人體試驗的資金,並招募自願者參與試驗。
依據研究進度和監管問題,該注入方法可能需要 1至3 年時間才能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