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藝文組 台北綜合報導)頻登上國際版面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已完成行政法人掛牌,將於明年8月營運。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受外媒矚目,獨特的外型及空間設計獲英國媒體The Guardian報導,並被CNN評選為2021年全世界最具變革性的建築,預計將於2022年8月營運。
位於劍潭的北藝中心於5月1日正式掛牌行政法人,當日董事長劉若瑀與執行長王孟超一起為北藝中心戶外廣場植栽灌溉,寓意北藝中心培育人才、成為藝術家創意基地的使命,將播下一顆顆藝術種子,陪伴這些藝術種子發芽、深根、茁壯。
董事長劉若瑀表示,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而北藝中心在王孟超擔任總監帶領籌備處時期,即開始進行培育的工作,自2018年起承辦臺北藝術節、臺北兒童藝術節、臺北藝穗節,加上亞當計畫、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等,透過這些平台,讓許多年輕創作者可以從中發聲、發揮才華,現轉任北藝中心執行長的王孟超功不可沒。
北藝中心將以成為亞洲表演藝術共製中心為目標,協助創作者從完善藝術創作到連結國際,劉若瑀說明,東方文化中的功夫,來自十年磨一劍的方式,從穩定開始,日積月累的鍛鍊才能從匠人走到大師;西方文化則鼓勵發言和提問,擅於變化,在變化中創造,形成有機式的成長,所以融合功夫的穩定和有機性的變化,既是藝術創作者的一門功課,也是達到將自身藝術國際化的基石。
劉若瑀說,北藝中心將成為一個開放的創意平台,也是一個全民劇場,無論是具未來感的科技運用、古典文學到常民文化,任何藝術家皆可以在此平台,做有機性的變化及創造,積累自我認同及專業能力
北藝中心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以「劇場魔術方塊」創意構成,採用「3+1」劇場設計為主軸,設計理念源自在地的士林夜市鴛鴦麻辣鍋,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劇場測試,明年下半年正式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