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第二波疫情海嘯席捲印度,該國醫療系統的薄弱也浮上檯面,在人力匱乏的情況下,醫學系學生被送上戰場收治患者,無法獲得應有的保護與保障。學生大嘆,他們的命不是命。
美聯社報導,印度共有541間醫學院,36,000名學士後畢業生,他們是防疫主力,但過去一年來,工作吃重、薪資寒酸、不尊重專業、時時暴露於高風險環境,都成了這些未來醫師的日常。
醫學生Siddharth Tara抱怨,他已出現發燒與頭痛症狀,但所屬醫院人力不足,迫其須等檢驗結果確定染疫後才能休息。「我根本無法呼吸,比我的患者還嚴重。沒什麼好說的,我們就是被當炮灰。」
26歲的Jignesh Gengadiya,申請成為住院醫師時,相當清楚工作性質恐怕得24小時待命。然而他沒預見的是,他一人竟須負責60名一般患者與20名重症患者。
雪上加霜的是,資深醫師不願診治武漢肺炎患者,這苦差事就落在了年輕醫學生頭上。Tara飽受氣喘所苦,同為高風險族群,但老鳥不願扛下重任,這些菜鳥就只能硬著頭皮上。
匿名學生爆料,光是德里的Hindu Rao Hospital醫院,急診部的醫學生就有75%確診,顯見院內感染控管出現嚴重缺失。當戰士一個個被病毒擊垮,如何應敵?
印度投注於醫療照護的預算僅占GDP的1.3%,比所有主要經濟體都低。疫情之初表現頗受讚譽,卻未能防患於未然,加強防疫準備。在五個疫情最嚴重的省分,醫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有關當局不記取教訓,不聽其警告。是這樣的漠視與輕忽,釀成了原可避免的第二波疫情風暴。
印度第九大城浦納(Pune)的Sassoon Hospital醫院,雖增加了病床,卻未補上相應的人力。在該院服務的醫學生透露,院方便宜行事,將防疫準則拋諸腦後,讓照護COVID-19患者的醫療人員無縫接軌派往一般病房工作,大大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過去一個月來,450名醫學生中,就有80人確診,卻只能獲得7天病假。惡性循環的工作環境,有限的復原期,免疫再好的年輕人,都難以撐持,確診兩三次者大有人在。
悲哀的是,這些原本前程看好的學生,葬送的不只是健康,也是醫師生涯。由於疫情難抑,許多本應在醫院修習各科專業的醫學生,全送上前線收治肺炎患者。這代價不可謂不大,外科學生不知如何切除闌尾,肺部專科生不懂肺癌,而生化科學生的時間全花在了病毒PCR檢驗。
疫情終將結束,當一切恢復正常,對這些醫學生而言,隧道的盡頭,沒有光。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印度突變種可「逃過免疫反應」專家3月示警遭政府漠視
【印度疫情風暴】國難當前 印度裔Google、Microsoft執行長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