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為/生活組 綜合報導)台灣鳳梨因外銷中國遭遇困境後,進而帶動「全民挺鳳梨」的熱潮,但有些人在吃鳳梨時,舌頭會有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會有點痛楚,這就是俗稱的「鳳梨咬舌頭」。有鑑於此,食藥署特別在臉書發文,解釋鳳梨咬舌頭的原因,並分享了3招讓鳳梨不再咬舌。
食藥署表示,「鳳梨咬舌頭」的原因,是因為鳳梨富含蛋白質分解酵素,這種酵素可以斷開蛋白質(大分子)的鎖鏈,切成片段的胺基酸(小分子),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雖然鳳梨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可以幫助蛋白質分解,但是我們的舌頭、胃部都是由蛋白質所組成,所以也可能會造成傷害,食藥署提醒,最好是在飯後吃鳳梨;如果在空腹期間吃鳳梨,長期影響下容易對胃壁造成傷害,而有胃潰瘍症狀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吃鳳梨。
至於吃鳳梨時,該如何避免舌頭出現不舒服的痛楚呢?
減少酵素/避開酵素部位:鳳梨品種、種植環境、種植氣候以及食用部位等等,都會對食用鳳梨中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含量有所影響,如果將鳳梨放熟一點,減少酵素的含量,或者鳳梨皮削厚一點,避開酵素豐富的部位,減少咬舌頭的機率。
讓鳳梨咬別人:利用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功力,先去咬其他肉類,可以讓肉類變得軟嫩(蛋白質鏈結被斷開了),所以有些廚師在醃肉過程會放一些鳳梨;或是將鳳梨入菜,像是鳳梨雞湯、夏威夷披薩、鳳梨蝦球等等料理,在進食過程中由於有其他的蛋白質存在,鳳梨比較沒空咬舌頭。
讓鳳梨不會咬:像是鹽巴或是高溫環境,都會影響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分解能力,所以老祖宗的智慧都會告訴我們吃鳳梨時加點鹽巴或是泡泡熱水,有助於吃鳳梨不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