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爐心熔毀與氫氣爆炸事故,為全球核安敲響警鐘。如今十年過去了,災後清理還在持續,禁地依舊生人勿近,美聯社帶我們用數字回顧這場歷史災難。
芮氏規模9.0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東北海岸遭芮氏規模9大地震侵襲,規模之大史上罕見,沖天海嘯挾著巨浪,於一小時內抵達陸地。
18,426人亡故
根據日本官方數字,共18,426人在這場意外中喪生,多死於海嘯,其中2,527具遺體未能尋回。無一人死於輻射直接造成的傷害。
42,500人有家歸不得
這場災禍導致日本東北50萬人流離失所,十年後仍有42,565人回不了家,包括35,725名福島縣居民。
2,950億美元重建支出
日本政府花了32兆圓(8.3兆新台幣)於災後重建,支出項目包括修路、蓋房舍、興建海堤,與支應人民生計。核電廠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TEPCO)表示,核電廠除役、補償金、去輻射汙染至少將耗資21.5兆日圓(2,000億美元),分析家認為這恐怕只是保守估計。
2.4%的土地生人勿近
核災十年後,重災區福島縣的禁地比例從初始的10%降至今日的2.4%。持續的去汙工作,包括移除表土層與樹枝、清理屋頂等,有助降低輻射量,但在缺乏工作機會、輻射傷害的顧慮下,許多居民仍不願重返家園。
1,400萬噸輻射廢棄物
遭輻射汙染的土壤、樹木等福島廢棄物,一一裝填於塑膠袋內,這些袋子的數量足可填滿11座室內棒球場。廢棄物正運往第一核電廠附近兩座城鎮的中期貯存所,官方承諾30年內移離福島,但尚未確定最終存放地點。
432公里長的海堤
大地震釀成大海嘯後,日本東北海岸線絕大部分已築堤防範,高度達15公尺,僅剩福島海岸線尚未完工。一旦竣工,海堤總長度將達432公里。批評者指,這巨大海堤不僅阻礙海景,未來若再發生海嘯,將使侵入陸地的海水難以回流海洋。
4,000名核電廠員工
核電廠除役工作艱鉅,每天約投入4,000名人力,預計40年才能結束,批評者則稱這目標根本是太過樂觀。工作項目包括將燃料棒運離冷卻池、加固海堤、避免含輻射的冷卻水外洩、移除高汙染廢棄物等。
124萬噸輻射水
福島核廢水已填滿1,000個巨型儲存槽,達124萬公噸。東電表示儲存槽總容量137萬公噸,2022年秋天就會全滿,必須儘快為這些汙水找尋出路,才能推動後續除疫工作。官方建議將汙水排至海洋,引發地方強烈抗議,目前尚無定案。東電與日本政府傾全力,仍舊未能去除廢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但宣稱已能將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降至排放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