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生活組 綜合報導)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後今(1)日正式揭牌,成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NYCU)。首任校長林奇宏在典禮上提出合校願景,副總統賴清德也期許陽明交大成為高等教育的領頭羊,為後疫情時代的台灣智慧醫療扮演重要角色。
林奇宏揭櫫了「一樹百穫計畫」,邀集師生與校友共同腦力激盪、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就各項議題提出意見,盼於啟動後第一百日,提交一份有著十年展望、三年計畫的藍圖。
議題將涵蓋新穎教學、學術躍升、科技趨勢、大學社會責任,乃至於校歌校徽、校園美學等。此外,未來也將於產學共創校區,如台南校區,試辦產官學研合作平台。
因應龐雜校務,合校後首創校務長一職,由陽明校區楊慕華教授與交大校區李大嵩教授擔任。陽明交大也將致力推展國際化,透過洽簽協定等方式強化國際交流與交換學程,其中兩名副校長將主導產學共創與國際合作工作。
林奇宏表示,昨天早上有超過150位陽明交大兩校師生校友,自陽明校區出發,騎單車超過100公里抵達交大校區。根據中央社,陽明大學前校長郭旭崧透露,林奇宏在出發前打趣地說,一路上若車子有毛病,可找交大校友,若身體有問題,就找陽明。一句笑語點出了兩校合併優勢。
出席揭牌儀式的副總統賴清德,稱許兩校合併可成為各大學合併的典範,期許二者能將資通訊與醫療專業善加整合,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為台灣走出一條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的大道。
日前宣布參選紐約市長選舉的台裔美籍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父親是交大光電學院榮退教授,因此特地從美國發表祝賀信,表達了看好NYCU能在人工智慧、遠距醫療、機器人、穿戴裝置等領域發光發亮的潛力。
根據NYCU,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有9校區,分布於5縣市,包括台北、桃園、新竹、宜蘭與台南,共含19學院,1,400名教師,17,00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