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居家檢疫遇到6.7強震怎麼辦? 台灣指揮中心: 戴上口罩逃生
更新時間: 2020-12-11 13:57
首次發稿: 2020-12-11 10:11
(原標題: 台灣宜蘭外海一夜數震•最大規模6.7幸無重大災情 專家: 地震來得正是時候)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里(台灣東部海域)10日晚間9時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地震深度76.8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苗栗縣、雲林縣與嘉義縣4級。
11日凌晨2時15分又傳芮氏規模5.6地震,震央相當接近10日晚間的強震,凌晨這起地震最大震度在宜蘭南澳為4級(如下圖) 。
圖片來源: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竹科管理局副局長許增如10日晚間表示,新竹市最大震度3級,竹科並無災情傳出,區內廠商營運未受到影響。所轄的宜蘭科學園區震度較大,不過是以精密機械廠為主,廠商生產營運應不受影響,但仍會巡查建物是否有受損。
台積電指出,北部廠區有部分人員因所在廠區達4級震度,依內部程序進行疏散,確保安全;目前工安系統正常,人員也都已回到原位正常運作。另一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公司沒什麼影響。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不排除一週內有規模4.0餘震發生。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 不排一週內會有規模4.0 餘震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台灣東部10日晚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屬於隱沒帶地震,不排一週內會有餘震,但規模不大;提醒宜蘭、大台北山區連日降雨,可能會有土石流或落石。
地震測報中心10日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次地震全台有感,是台灣東北部菲律賓海板塊隱沒歐亞大陸板塊之下,隱沒帶發生的地震,通常能量衰減很快,雖然不會有很多的餘震,仍不排除一週內會有規模4.0的餘震。
陳國昌強調,雖然有人認為今年地震偏少,甚至說「少了幾顆原子彈的能量」,這都有計算上的錯誤,地震的能量釋放不一定每年都一樣;雖然今年中型地震偏少,但規模5至6的地震總共25個,較往年平均值18個多很多,所以大規模的地震比平均值多很多,不是坊間說的沒有釋放能量。
陳國昌說,這是今年以來第4個規模超過6的地震,也是最大的,長期平均超過規模6的地震每年約2.3至2.5個。
陳國昌表示,在晚間9時27分的餘震,是宜蘭東方26公里,深度71公里,規模4.8;震央位置可能是在誤差範圍內,確定是餘震;長期的觀測現象來看,第一個餘震都是最大的,所以這次應該是最大的餘震。
陳國昌提醒,因為宜蘭、新北市東北部降雨天數多,土地飽含水分,這次雖然只有4級,但在宜蘭時間長達40秒,雙北也有30秒,時間久對在山區等地方,要預防土石流或落石。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
宜蘭縣外海地震來得正是時候
另一方面,研究地震20多年的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 (如下圖) 說,台灣位處地震帶,地底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但前3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宜蘭縣外海晚間這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郭鎧紋說,他計算出台灣平均每年未達規模6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3顆原子彈,幾乎每年都達標,但規模6以上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8顆原子彈,卻不是每年都達標。
中央社引述郭鎧紋說,1999年 (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前,台灣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地震平靜期,累積相當於120顆原子彈能量,九二一地震規模7.3,直到當年底可說是地震大爆發期,共釋放相當於100顆原子彈能量。
郭鎧紋指出,2000年到2016年可視為台灣地震火藥期,每年地震平均釋放約9.25顆原子彈能量,但2017年開始又進入平靜期,地震釋放能量偏少。
詳細紀錄每年地震情形的郭鎧紋說,2017年僅一起規模6以上地震(6.1),全年共約釋放相當於0.7顆原子彈能量;2018年有兩起規模6以上地震(6.3及6.1),全年共釋放相當於2.1顆原子彈能量;2019年規模6以上地震也兩起(6.3及6.2),全年釋放相當於2.4顆原子彈能量,明顯偏少。
郭鎧紋說,今年6月14日及7月26日各發生規模6及6.2地震,分別釋放相當於0.5顆及1顆原子彈能量,原本離平均8顆原子彈能量標準很遠,但10日晚間這起地震相當於5.6顆原子彈能量,加起來今年規模6以上釋放能量已相當於7.1顆原子彈,大幅拉近與標準的距離。
中央大學教授李錫堤: 台北百年地震週期將到
民眾應注意防災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今天(11日) 表示,由於台北百年地震週期將到,提醒民眾要注意防災。氣象局則回應,尊重學者的意見,將會持續觀測。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10日晚上的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從花蓮外海隱沒到歐亞板塊底下,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根據過去的觀察,隱沒帶地震是有所謂的週期,在發生前會先有幾次陸地上的中型地震。
李錫堤指出,根據過去觀察,日本週期約90到150年就會發生一次隱沒帶地震,而台灣的板塊速度較快,週期約在100年左右,而上次台北發生類似的地震是在1909年,現在是2020年,已經是百年週期的時間點。
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吳健富表示,尊重學者們的意見,學者在地震這塊領域有很多的研究,也一直有在提醒,這些提醒也是有所根據,但氣象局會持續觀測。
另外,昨晚地震截至目前已經發生10幾起餘震,吳健富表示,不排除一週內仍有餘震發生,加上由於近期不斷下雨,土石鬆脫,提醒民眾要注意落石及土石流發生機率。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 (中央社檔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