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台北報導)今(10)日是國際人權日,總統蔡英文在上午出席於8月設立於監察院底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活動,與監察院長陳菊一同揭示人權會的Logo,並強調人權是台灣走向世界的好方式,盼我國持續在人權領域開啟國際合作。
今日人權會在國際人權日啟動「台灣人權阿普貴(Upgrade)活動」,除了為「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揭幕,也將針對我國人權落實狀況提出相關報告;蔡英文、陳菊,以及現場來賓也共同為8月才創立的人權會啟用新Logo。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人權會的正式運作,讓台灣終於有了符合《巴黎原則》的獨立人權機構。這幾個月來,人權會也不斷為人權保障工作,創下新的里程碑,像是人權會依法調查人權侵害事件並提出人權報告,包括「兩公約獨立評估報告」等。
蔡英文表示,人權是台灣走向世界、開啟國際合作的好方式。透過國際合作可以向國際宣示台灣對人權的承諾,更可以讓台灣的人權工作,持續和國際接軌;她也期盼透過強化國際交流及合作,可以為台灣帶來更多新的觀點和啟發。
蔡英文也透露,人權會近來已和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秘書處進行視訊會議,規劃在疫情告一段落以後,要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人權專家學者來台灣,針對重要人權議題進行對話。
「在國際人權日的這一天,我們都要共同緬懷前人的貢獻。人權之路沒有盡頭,在今天的台灣,依然有改變在發生」,蔡英文指出,人權會將積極推動政府各機關間的人權議題合作,協助政府各部門推動人權教育;她認為,深化文官同仁的人權認知,才能讓政府部門不斷進步,也才能讓人權理念真正扎根、茁壯。
蔡英文強調,往後不管是推動政策改革,或是在個別公務員,像是教師、警察、司法人員的日常工作當中,「人權都會是基本而優先的價值」,而人權會的成立,便是要帶動政府各機關的人權升級,促成整體人權價值的落實。
陳菊則表示,今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41週年,感謝台灣社會勇敢追求自由、民主,並努力希望台灣社會能公平正義;台灣歷經228事件、50年代白色恐怖,以及美麗島事件,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信心與決心從來沒有改變,台灣今日已是個「自由、民主、開放、多元、豐富的社會」。
陳菊細數人權會成立四個多月以來的工作成果,包括和國外人權機構與組織舉行視訊會議交流等,並表示期盼在明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全球疫情趨緩後,在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就全球所關切的人權議題互相交流,讓台灣在國際人權事務的體系中有更多參與,並表達台灣願意付出與貢獻。
陳菊坦言, 「政府沒有辦法做到100分,但是有任何人權疏忽、不足的地方,我們都會檢討、監督來改善」,人權會將持續努力,找出台灣社會中結構性、長期性的人權侵害問題,期盼未來有更多政府之間級政府與國內外組織的合作,結合各界智慧與力量,升級人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