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綜合報導)德國雕塑家沃夫岡‧福拉德亞洲首展「生生不息」呈現「立體雕塑」及「浮雕」系列創作,反映藝術家內心狀態的雕塑,和空間展開一場無聲無息的對話,從微觀至宏觀皆饒富趣味,即日起於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館登場。
「我的雕塑看起來像脆弱的骨骼,但其實它很堅強,有生生不息的能量。」福拉德
德國藝術家沃夫岡‧福拉德(Wolfgang Flad)亞洲首次個展「生生不息」(Everything Flows)帶來「立體雕塑」及「浮雕」系列共16件作品,表面上如同樹枝或是骨骼般交錯,形成纖細曼妙的有機體,並在空間中佔有一種獨特的存在;浮雕系列則利用工具將光滑表面開鑿、刮出藏在底層的自然木頭痕跡,特殊漆與塗層的技術運用,讓視覺表面呈現一種固體顏料飛濺的感覺。
立體雕塑(圖/畫廊提供)
立體雕塑(圖/畫廊提供)
福拉德創作強調永續,並呈現當下內心的感受,以及個人精神流動的狀態,因而作品著重流動感,猶如具有生命的有機體在和空間進行無聲的對話,雖然作品看起來像骨骼、支架般纖細脆弱,但其實卻是很堅強的。
福拉德說明,「他的雕塑近看像是細胞元,看起來很小很脆弱,但是遠看整體結構,卻可見全世界乃至宇宙。」
代理福拉德的Bluerider ART畫廊表示,福拉德具有獨特雕塑語言,利用環保再生材質,如磨砂膠合板、木質、可塑性紙漿與膠水混合體,表現如同樹枝或是骨骼般交錯,形成纖細曼妙的有機體,在空間中佔有一種獨特的存在與永續生長的氛圍。
浮雕系列(圖/畫廊提供)
藝術家認為,這是一個「讓時間倒轉」(turning back time)的過程,可以讓事物回歸自然。
有趣的是,福拉德雕塑作品上覆蓋的紙漿,是由許多批評的文本、雜誌、書籍及型錄所組成,包含過去制度的歷史內容,都巧妙融合在作品中。各種質問與諷刺,充分在展名及作品命名上展現。
藝術史學家Marc Wellmann詮釋 Flad 的作品論述,可以追溯到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哲學家Heraclitus對於古老格言 All things are flowing. (panta rhei)的詮釋,其意義是「一切都流動」之意,代表「存在將無窮轉變」的概念。
此次展覽呈現無定型的有機流動形體,意謂著在洪流中永恆動態的存在。在此,雕塑,是輕盈的、對應於空間自在地生長,凍結自然中的姿態樣貌,並呈現生命的律動性。自即日起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館展至6月14日止。
您可能會喜歡
台灣當代藝術不鏽鋼雕塑首亮相 「如捕風」寓人生別緊抓不放啊!
日本、韓國審查制度下的禁忌藝術 「表現の不自由展」台北大解放
台北「藝避所」躲武漢肺炎!魔幻寫實、抽象當代一次滿足
搞怪!奧地利藝術家「一分鐘雕塑」四大展區惡搞觀眾 台灣北美館征服台北101
「老文青」江賢二旅居歐洲美國創作不懈 台北市立美術館打開心門
福拉德亞洲首展「生生不息」(圖/畫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