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社會組 綜合報導)今天(8日)是國際婦女節,國防部在臉書等社群網站分享國軍女力的照片與故事;其中擔任航空醫官的張簡芝穎中尉,多次與飛行員同乘IDF戰機,了解飛行環境壓力,掌握飛官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堪稱是飛行員健康的守護者,同時也是飛行員捍衛領空的幕後功臣。
國防部今在臉書分享軍聞社關於空軍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航空醫官、張簡芝穎中尉的故事。PO文指出,航醫對飛行員來說,不是生病感冒,或醫病衛教才會碰面,而是與飛官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息息相關。航醫平時就必須深入了解飛行員的生活作息、工作負荷及飛行壓力。
空軍三聯隊航醫張簡芝穎中尉(後座),與飛行員同乘IDF戰機。中央社
經由同乘IDF戰機,歷經高空、低溫、低壓、缺氧、空間迷向、動暈症、高G力環境的她,才能了解飛行員在不同狀況下,面臨的飛行壓力、身體的感受及負荷。
除了對航空生理的驗證,她
軍聞社報導,張簡芝穎在同乘IDF的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戰機執行攻防訓練瞬間,高G力轉彎所導致心跳速上升及胸廓沉重壓迫感,有時飛行帶到7個G,甚至8個G時,瞬間是吸不到空氣,面罩會壓著臉部,身體也會感到沉重,此時她必須做抗G動作,以克服當下的壓力。
身為飛行員專屬的「家庭醫師」,在飛官執行飛航任務前,必須評估其生理及心理狀況,使飛行員得以在最佳狀況下執行任務;而當飛行員身體不適時,除了評估任務執行的適切性外,也必須了解用藥限制,使飛行更加安全,確實維持空軍戰力!
張簡芝穎在擔任航醫一年六個月期間,除同乘IDF戰機外,也同乘過AT-
空軍三聯隊航醫張簡芝穎中尉(左)。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