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綜合外電報導)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根據官方釋出的最新數據,中國在2018第四季的經濟成長持續減緩,從第三季的6.5%下降至6.4%,雖然幅度不大,外界擔心這是個徵兆,未來可能將嚴重衝擊國際經濟。
平均起來,中國整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6.6%,這是從1990年以來,成長率最低的一次,雖然整體上符合分析師的預期,但是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成長趨緩,代表著中國或許不再能勝任刺激疲弱全球景氣成長的角色。
在美國的持續制裁下,中國過去幾個月的製造產出、投資額和消費支出都創下了新低,且《經濟學人》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拉費蒂(Tom Rafferty)指出,中國在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風暴所採用的擴大內需政策,已經不再適用,屆時可能會衝擊投資人信心,2019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可能下探6.3%。
不只如此,大部分的經濟學家並不相信中國官方給出的經濟成長數據,一些學者甚至認為6.4%的數據已經是嚴重灌水,實際上的成長率可能不到公佈數字的一半。
《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出版人、私人研調機構CBB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米勒直指,中國的經濟成長數字長期以來都是個「虛幻的數字」,這次公布的第四季成長簡直已經是「幻想」了,很明顯的,這次公布的數字,是中國政府試圖傳遞一個訊息,就是貿易戰造成的衝擊,仍在北京政府的掌握之中。
然而,儘管被外界看衰,中國在某些地方依舊表現亮眼,像是工業產值仍上升了5.7%,零售額相較於前一年的12月,也提升了8.2%,傳統上受到中國投資人青睞的不動產等工具,也見到大幅的提升。
不過,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衝擊擺在那,隨著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在本(1)月底率團前往華盛頓,進行下一步的中美貿易磋商,中美兩強會有什麼樣的進展,全世界仍在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