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當天災、地變、政府禁令等不可抗力因素成為常態,金融業要如何成為穩定社會的力量,發揮永續金融價值,國泰金控正積極提供解方!國泰於12月10日和證交所共同舉辦第四屆「2020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邀請產官學重量級人物出席,金管會、鴻海、貝萊德投信、台積電、台灣水泥等重棒雲集,剖析投資人和企業間的ESG溝通策略、標竿企業如何掌握氣候機會,精彩內容吸引超過200家企業報名,出席公司...
由永續發展目標聯盟(A‧SDGs)策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集結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聯合籌辦全亞洲規模最大之永續盛典-「2020年第三屆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開幕典禮,於11月18日(星期三)假臺北圓山大飯店大會廳隆重舉行,為兩天的實體論壇揭開序幕。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重量級貴賓與會。論壇首日蔡英文總統、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外交部吳釗燮部長、經濟部曾文生次長、林全能次長及衛福部廖崑富司...
(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今(28)日宣示,加入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行列,力拼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
衛報報導,南韓將在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大旗下,注資於推動綠色基礎建設、潔淨能源與電動交通工具。此一倡議內涵包括終止對海外煤電廠之資助、開徵碳稅、展開都市植樹行動、加強回收、建構新能源與再生能源發展平台及打造低碳產業園區。
南韓是繼歐盟...
芬蘭共和國(Suomen tasavalta)通稱芬蘭,是高度已開發國家和福利國家,人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在2018至2020年連續三年被聯合國《世界幸福感報告》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8年全球各國人均收入報告,芬蘭人均所得為47,820美元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49,845美元,無論文化、生活、環境等面向民眾都相當滿意,且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議題上,芬蘭政府...
(台灣英文新聞 / 生活組 綜合報導) 德國經濟辦事處近日發表「德商對台企業社會責任專刊」,昨(2)日在台北舉行發表會,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致詞時表示,為促進人類福祉,所有人都不該置身事外,私營企業亦如此。德國企業十分積極地在全球各地實現企業社會責任。
林百科還說,在台灣,目前有超過250家德國企業在此設立營運據點,他很高興了解到他們視台灣不僅僅為拓...
一、《當地球發燒時》輝煌12周年
《當地球發燒時》自2008年開播後已歷12年,這一路走來和大眾分享了很多氣候變遷的故事。關於節目的命名,是因為鑒於人類過度使用化學燃料,排放溫室氣體,引發地表溫度急劇上升,造成巨大傷害,有如人因發燒而傷身,希望藉由「發燒」的意象,喚起大眾對氣候議題的關注。早期談到氣候變遷的事時,大家認為只是一種自然現象的可能性,經由聯合國集結了3,000多位科學家多次會議和...
「空氣污染」是台灣大眾關注的議題,然而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懸浮微粒卻不是唯一空污來源,都會交通排放廢氣也是關鍵。台灣本島地峽人稠,卻有1,400萬輛機車與700萬輛汽車,可見密度之高。機車、柴油車是都市交通排放量之主要來源車種,影響都市居民的健康安全。
為了減少環境空污等問題,世界各國陸續訂定於2025至2030年間不再銷售新的柴油車。2016年挪威率先宣布柴油車禁售計畫,爾後法國、英國...
自2015年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開始舉辦「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邀請外國使館、政府及台灣企業,共同交流國際間氣候變遷及永續議題相關策略及經驗。
「2019第五屆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以「永續投資」為主題,邀請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唐凱琳(Catherine Nettleton)、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澳洲辦事處代表高戈銳(Gary Cowan)、德國在...
自從《巴黎協定》簽署後,世界各國都在訂定方向達到減少碳排放目標,並朝著2050年的總目標-減碳80%邁進;我國政府則訂定減碳50%。然而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近期做了一次「2019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僅1%的民眾知道該政策,且僅有14.8%民眾認為政府機關在節能減碳上有積極作為,顯見國家政策與民眾認知存在巨大鴻溝。若政府通過一個影響全民的法令,而大多數民眾卻不曉得,這個目標要如何達成...
為了降低國際航運業的污染,國際海洋組織(IMO)提出了在今(2020)年上路的新規定,要求船隻必須只能使用低硫的燃油以降低污染,如果全球任何航運公司不遵守,將會面臨罰金懲處。
國際海洋組織秘書長林基澤(Kitack Lim)表示,新規定並不是突然推出,組織的會員國、航運公司與各個燃油供應商在過去的三年間一直在準備面對這項新規定,他覺得新規定的實施會十分順利,且對健康與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
(台灣英文新聞 / 生活組 綜合報導)多個環保團體今(29)日聯合舉行「反空污大遊行」,國、民兩黨副總統候選人皆到場闡述各自陣營的能源與環境理念。
綜合媒體報導,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致詞時提出四大方向。一、力求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與民間、業界積極合作,提出因應氣候變遷方案。二、檢討溫室氣體管制辦法。三、發展綠能、推動能源轉型與低碳產業。四、強化減災能力,並將氣候變遷因應政策納入國土規...
(台灣英文新聞 / 林靜怡 綜合外電報導)由「教育中的可持續性領導力聯盟(EAUC)」、總部位於美國的高等教育氣候行動組織「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青年與教育聯盟(Youth and Education Alliance)」10日在美國紐約共同發起「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倡議,達成三項共識。
高等教育可持續倡議部長級會議(...
地球超載危機超乎想像,人類對地球資源的耗盡連年提早,你知道去年人類只花了7個月就耗盡地球資源了嗎?落實綠色永續比你想得更重要!隨著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日益加劇,不禁擔憂今年的地球透支日是否會再度提早發生?
「地球透支日」指的是當年度耗盡地球自然資源總量的日期,由全球足跡網路GFN發起(註1),根據統計自2011年起地球透支日連續7年提早發生,自2007年10月26日至2018年8月1日更足足提...
(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將於12月2日在波蘭召開,歐盟執委會28日提議,歐盟應於2050年前將達到零碳排放之目標,科學家疾呼全球都應採取此一措施,力抗全球暖化造成毀滅性後果。
《美聯社》報導,歐盟的這項提議,係於未來30年內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亦即排放多少就抵銷多少。這雄心壯志的目標,力度比歐盟任一個成員國此前提...
(台灣英文新聞 / 林靜怡 綜合報導)由內政部主辦的「2018環亞熱帶創新低碳綠建築國際研討會」今(15)日在台北盛大開幕,並邀請到來自全球近20個國家、逾200名專業人士出席交流,希望世界看到台灣近年來在綠建築領域的發展成果,並與國際社會經驗交流。
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表示,台灣建立的綠建築評估系統是亞洲第1個、全球第4個上路的評估系統,更是唯一獨立發展且適合應用於環亞熱帶建築的評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