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楊琇羽綜合外電報導)曾經是亞太區域自由貿易兩大陣營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前者在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宣佈退出後變身為CPTPP再出發,後者則在中國主導下,15國可望於周日(15日)完成談判,預料將使成員國間的農工業產品關稅或障礙逐步降低。
華盛頓郵報觀察,過去幾年在貿易保護主義氣氛轉濃下,其實兩大陣營各有流失談判參與國,包括美...
(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台北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4)在一場貿易博覽會開幕式中,誓言將擴大開放中國市場,尤其是在數位經濟、網路等原先遭禁止進口的領域。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昨日在上海登場,習近平透過預錄影片致詞時提到,為了要振興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衝擊的全球貿易,「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
習近平並未...
法國當代史學及政治學家佩雷菲特在他所著作的「停滯的帝國」一書中,引述拿破崙私人醫生奧米粒回憶録說,拿破崙反對英國採取武力,逼迫中國開放,因為一旦中國覺醒,將會替世界帶來很大的麻煩。
拿破崙認為,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麻煩可大了,所以還是讓牠繼續睡。
拿破崙的看法有其背景,當時英國準備出兵中國,他認為,即使英國打敗它,它還是會從別的國家學會船堅礮利,回頭再來打敗你,得不償失。
...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表示,美中貿易爭端影響全球,希望兩國能讓爭端盡早落幕。她也表示德國對中國投資持開放態度,歡迎所有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
路透社報導,梅克爾展開為期2天的中國訪問行程。她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展開正式會談告訴對方,德國希望中國與美國間的貿易爭端能有解方,因為兩國爭端已影響到世界每個人。
德國經濟在今年第2季受出口下滑所累,主要經濟學...
(台灣英文新聞/宇妍 綜合外電報導) 人民幣滙率昨(5)日兌美元匯率貶破7元之後,美國財長米努欽(Steven Mnuchin)當地時間周一(台灣時間為6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認定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滙率,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合作,消除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
這是美國自1994年後,時隔25年來首次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美貿易衝突愈發激烈。
美方認為,中國透過人民幣貶值,可...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清楚表示,貿易是他在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的優先重點。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反對保護主義崛起,印度、日本與俄羅斯則捍衛多邊貿易規範。
路透社報導,川普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國領袖進行場邊會,他表示看到美國貿易前景正在改善,此前他才對美日安保條約表達不滿,還要求印度撤回報復性關稅。
川普在和莫迪(Narendra Modi)會談前說:「我想我們將有非常重大...
20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28至29日將在大阪登場,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持。路透社報導,美中領袖會面、全球經濟、氣候變遷、伊朗和海洋垃圾等5大議題,將是會議主要焦點。
●川習休戰?
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近一年的貿易戰,已傷害到全球經濟成長。外界期盼,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一對一會面,能讓僵局有所突破。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趕在川習會前,美中已同意貿易戰暫...
(台灣英文新聞 / 高梓根 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5)日於莫斯科進行會談,會談後發表共同聲明,指兩國深化戰略合作關係,並針對美國發表多項抨擊。
普丁表示「近年中俄兩國關係達史上最好。在主要國際問題上,兩國的立場基本一致。」
自從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後,中俄兩國間的貿易便大幅增長,去年達1,00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會談後兩國更提及將設立10億美元的共...
(台灣英文新聞/宇妍 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日趨白熱化!繼美方5月9日宣布,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13)日宣布,決定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輸中商品調高關稅。
中方發布消息指出,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已實施加徵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徵關稅稅率,且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徵關稅。而對...
(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外電報導)儘管美中貿易談判露出一線曙光,美國企業卻不甚樂觀。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知名美企決定減少對中投資,或把雞蛋放到別的籃子,深怕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傷害獲利前景。
《美聯社》報導,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今(26)日公布調查,在人力成本上升、中國保護自家產業、法制鬆散等因素促使下,1/4受訪美國企...
(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國際貨幣基金(IMF)10日警告,各國政府須為可能的經濟風暴做好準備。
《法新社》報導,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杜拜世界政府高峰會(World Government Summit)上指出,經濟成長比預期緩慢。IMF上個月才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3.7%降至3.5%。
根據拉加德,「四大烏...
(台灣英文新聞 吳東文/綜合外電報導)《彭博》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已經「債務成癮」,經濟危機已在其不健康的經濟結構下,逐漸發酵,且習近平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反而讓情況愈來愈嚴重。
報導指出,外界似乎很少注意到,中國已經陷入經濟危機,但該國情況,與亞洲金融風暴、以及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中國特有因素。
報導認為,中國的經濟危機,演進速度相當緩慢,因此難以引起世...
(臺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外電報導)世界銀行昨(8)日發布的經濟動態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前景趨於黯淡。在大國實施經濟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戰,以及氣候變遷等衝擊下,貿易投資疲軟、經濟成長趨緩、國家債務提升等問題接踵而至。
世界銀行代理執行長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週二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隨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經濟和金融逆風加劇,...
(台灣英文新聞/吳東文 綜合外電報導)《彭博》分析,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其實根本不是陰謀,而是一場大混亂。來看看文章怎麽分析。
報導介紹,習近平一帶一路計劃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超越西方投資者的速度,對亞洲和非洲國家進行巨額投資。
文章説明,一般認為中國希望,將開發中國家困在債務陷阱中,再安插親中政府,以幫助該國實現自己的軍事戰略目標。
不過,《彭博》分析,一帶一路其實是一種混亂的「品...
(台灣英文新聞/吳東文 綜合外電報導)今(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40年,但日媒發佈時評質問,40年前,有誰會想到中國會採取強硬態度,希望改變國際秩序。我們來看看時評怎麽說。
日本《產經新聞》時評表示,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告別計劃經濟和鎖國政策,並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甚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時評表示,原本外界期待,中國富起來後,就會重視法治、民主、以及人權,但這些期待顯然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