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氣候變遷致超級細菌更難消滅 WHO示警:「沉默的疫情」悄然蔓延

2023年1月16日,阿布達比氣候變遷大會COP28標誌。(圖/路透社Rula Rouhana)

2023年1月16日,阿布達比氣候變遷大會COP28標誌。(圖/路透社Rula Rouhana)

隨著全球暖化氣溫升高,疾病散播更快,當外界只關注檯面上的流行病,卻忘了有一種「沉默的疫情」(silent pandemic),正籠罩全世界。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更為猖獗難防,無奈的是,世人對此事給予的關注與資源,遠遠不夠。

CNBC 報導,抗生素抗藥性(或微生物藥物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是全球公衛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之列為人類健康十大威脅之一,每年 130 萬人死於頑強病原。

WHO 預估,若不採取行動,此一數字恐將「急遽升高」,耗費更龐大的公衛、社會、經濟成本,將人們推向貧窮之境,低收入國家尤然。光是歐盟,每年因此危機導致的醫療成本及相應的生產力下降,就高達 150 億歐元。

抗有害微生物的藥物(antimicrobials)是拯救生命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防止人類與動物的傳染性疾病。然而,過度濫用這類藥物,使 AMR 益發難以收拾。當 AMR 發生,微生物體如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產生了頑強的生命力,儘管用上了各種專門殲滅它們的藥物,依舊能存活、滋長,終致「藥石罔效」。

更糟的是,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使 AMR 危機更加嚴重。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分子微生物學家 Tina Joshi 表示,溫度升高意味傳染性疾病更容易散播,這也包括了 AMR 細菌。「遺憾的是根本無人在乎這無聲的疫情。」

聯合國環境署今年公布的一份報告「嚴陣以待超級細菌到來」(Bracing for Superbugs),就闡明了氣候危機及其他環境因素對 AMR 的影響。當氣溫升高,微生物的抗藥基因傳播速度更快,而極端氣候、汙染,也為超級細菌創造了產生抗藥性的絕佳條件。

WHO 歐洲公衛專家 Robb Butler 期盼,月底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上,各國能正視氣候與 AMR 的關聯。他也點出對抗 AMR 的一大問題,那就是,對產業界而言,研發抗生素、抗有害微生物的藥物,實在毫無吸引力。畢竟要投入這領域,不僅需高額投資,還牽涉了高風險,以致過去 20 年來相關藥物的研發毫無突破。「人人都在說沉默的疫情,但不該沉默的。我們應製造更多聲響才是。」

更新時間 : 2023-12-05 06:25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