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今(20)日表示,因工作環境暴露於二氧化矽粉塵而引發矽肺病,我國目前已知6例病例,平均確診年齡為35.8歲,遠低於過往各行業矽肺病平均確診年齡66.1歲,且暴露不到10年就發病,印證患者普遍有年輕化且病程發展迅速二大現象。
根據花蓮慈濟醫院分析報告,從2019年截至2023年8月底,台灣已知與人造石產業相關的矽肺症患者至少有6例,其平均確診年齡為35.8歲,遠低於勞動部勞安所統計臺灣1995年至2021年之各職類矽肺症患者平均確診年齡66.1歲;且這6名個案平均暴露於人造石作業的年資為6.7年,勞工暴露不到10年就發病,最短的僅4.5年,呈現病程加速的特性。
截至分析期間,這6名個案中有4人確診後發展為嚴重肺功能障礙,有3人接受肺臟移植,6人中有2人不幸過世。進一步詢問這些勞工的工作防護情形,6例個案均表示不常配戴口罩或其他防護具,且多數雇主僅提供一般外科口罩,其中3名勞工確診前2年其工廠改為N95口罩或半面體濾毒罐。
花蓮慈濟醫院職醫科劉鴻文主任表示,初步分析結果顯示人造石產業相關的矽肺症案例有年輕化與預後不佳之趨勢,若年輕勞工因患有矽肺症而失能甚至死亡,將造成家庭、勞動市場與社會之重大損失。
人造石是一種新興的建材,近年來人造石在建材市場市佔率持續上升,尤其是廚房流理臺、浴室盥洗檯面的製作。勞工切割人造石板,持續暴露於二氧化矽粉塵的工作環境中,若未做適當防護,吸入肺部不易被分解導致矽肺症(silicosis),造成不可逆之肺部纖維化疾病。
新興產業人造石加工業對勞工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覷,我國患者粉塵暴露時間較短就發病,急速讓肺部損傷的樣態,引起醫界及學界注意。有鑑於此,今年勞動部職安署、重建中心及環境職業醫學會聯合各地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進行全國人造石產業暴露危害與健康風險調查,預計篩選出人造石產業之相似暴露族群(similar exposure groups)並進行健康評估與追蹤。
針對人造石產業工作危害預防,重建中心指出,應從事業單位與雇主及勞工、醫護人員三方來著力,首先事業單位與雇主在生產、再製及使用人造石加工之事業單位宜評估進行製程工程改善,如推動人造石生產線密閉及自動化、於粉塵產生處採濕式作業與局部排氣通風,並定期環境監測確保粉塵濃度不致超標。
此外,雇主應提供勞工適當的呼吸防護具,並應落實呼吸防護具配戴之教育訓練。第一線之醫師與勞工健康服務人員應更新矽肺症之相關知識,經醫療評估必要時可考慮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及一氧化碳瀰漫量(DLco)檢查,以利早期確診與控制。勞工身體若出現肺部相關症狀,如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咳痰等問題,並懷疑與工作相關,可就近至各職業傷病專責醫院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