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2/3肺癌患者不吸菸!專家籲透過良好生活習慣「天天五蔬果」、運動等降低致癌威脅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攜手六大學會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喊出三大肺癌防治目標。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攜手六大學會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喊出三大肺癌防治目標。

新國病肺癌拉警報,肺癌已連續19年為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奪命腫瘤,不僅對國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也對醫療健保造成沉重負擔。專家表示,台灣有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都不吸菸,除了本身的基因外,空氣汙染等也可能致癌,因此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烹調時避免高溫炒炸和規律運動等著手,全面性對抗肺癌。

據統計,國人確診肺癌時已三、四期的病人占逾六成,因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七月起啟動LDCT篩檢,盼能夠翻轉肺癌的診斷期別,以揪出更多早期患者並及時治療,幫助提高存活率。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院士指出,台灣大多數肺癌患者不吸菸,除了本身的基因外,陸續有研究指出環境中的致病因子、空氣汙染,也可能致癌,肺癌成因複雜且晚期確診比例高、死亡人數多。

面對頭號奪命腫瘤,楊泮池院士強調,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比照美國癌症登月計畫,朝「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的願景前進,中期目標為結合LDCT的篩檢政策,達到一期肺癌診斷數倍增,及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短期目標則又分為初級(預防)、次級(篩檢)及三級(治療)等三面向進行防治,特別是晚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期待能在五年內翻倍,以大幅降低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在初級防治上,除了持續推行菸害防制以降低國人吸菸率,從根本上幫助民眾遠離吸菸可能致癌的威脅;此外,空氣汙染如汽機車排氣、工業區廢氣的管控,需環保單位協助將空汙指標逐步降至國際標準。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肺癌的致病因子複雜,國內很多肺癌患者並沒有吸菸,因此,教育國人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很重要,如「天天五蔬果」的飲食概念,烹調時避免高溫炒炸、規律運動等,從前期教育、健康習慣養成著手,再串接到篩檢和治療,全面性對抗肺癌。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則針對次級防治說明,次級防治則將重心放在「早期篩檢」上。去年七月起,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公費補助LDCT篩檢國家,針對符合年齡的具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等高風險群,提供兩年一次的LDCT篩檢,接下來也期盼能夠建立更完整的高風險族群預測模式,透過LDCT揪出更多的早期肺癌病人,並落實陽性個案追蹤計畫,讓患者及早治療、幫助提高存活率。

更新時間 : 2023-12-08 20:59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