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時評〉台灣離岸風電潛力大 國產化將建立產業鏈永續發展

  853
台灣離岸風電潛力大 (圖/PIXABAY)

台灣離岸風電潛力大 (圖/PIXABAY)

台灣離岸風電商機,在政府國產化政策推動下,大力扶植本土企業深耕風電商機,也同時獲得國際企業如丹麥沃旭、加拿大北陸能源、德國達德能源、萊因能源、英華威、基礎建設弘募基金、西班牙伊比德羅拉,諸多外商與台商一起努力,共同建立綠色台灣。(中)

台灣綠能市場,吸引國際級大企業矚目,透過離岸風電商機,帶動產業發展,例如全球第二大基礎建設私募基金GIP(全球基礎建設夥伴基金)已加入投資行列,這個基金在全球有12個投資案正在進行,財務實力雄厚,對於引進國際技術及資金開發離岸風電,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規劃期間為2026年至2035年,第一期選出6個風場進行開發,共計1.5 GW裝置容量,消息傳出後,吸引全球一級企業,提出39個案場備查申請,裝置容量高達40 GW,在通過環評之後,還要由國防部、漁業署等,8大部會整合審查,作業過程相當慎重。

打造一支風機要8億元,投資成本高。離岸風電開發第一、第二期正處於前期階段,國內外風電商原本裹足不前,政府必須透過台電公司保證收購電價,廠商才有投資意願。然而歐盟進口商品零碳排要求在即,台積電大買綠電,連續向沃旭及達德能源,簽下總額高達3.2 GW的風場綠電,等於讓風電業者吃下保證採購的定心丸,其他各大企業都正積極走向零碳排,綠電供不應求。

國際間正在積極發展風電的國家不少,歐美、日本、東南亞,有幾百個案場都在開發,大多在2025年以後施工,也會影響台灣第3階段風電案的推動,正因為如此,發展浮動式風機,勢不可免,但是因為體積更大,作業空間需要妥善規劃,交通部、經濟部需協助廠商做好前置作業,才能妥善施工,協調工作十分重要。

風電產業的產業鏈共可分為:上游設備製造,原材料包括鋼材、玻/碳纖維、樹酯;零組配件有葉片、齒輪箱、塔架、電䌫;風機設備為離岸風機、陸域風機。台灣的業者有中鋼的鋼材、上緯的樹酯材料、葉片則有天力離岸、齒輪箱有台朔重工。次系統有東元的次系統、華城、中興、士電等電力系統。

中游為整合服務業包括風場規劃、風場營造、風機維護,下游發電業包括風場開發、發電營運。由於近岸風場開發已近飽和,3之2期將是固定式風機的最後一波,政府將進行畸零風場的整併,提供產業切入固定風機的機會。離岸風電使用的鋼材強度最高,可望帶動鋼鐵產業價值轉型,已成為經濟發展另一個良好契機。

離岸風電是大尺度經濟,台灣已走在亞洲國家前段班,正由青少年轉進大人階段,挑戰大,但是商機也大,產業從開發商與供應鏈整合,涉及的面向相當廣,從第一階段的示範風場,到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至今已完成3個風場併網,有260支風機在台灣海峽運轉中。

政府訂於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要達到20 GW(百萬瓩)發電量,目前風機發電量到2025年約5.6 GW,而且從2026年起,每年需增加1.5 GW,發展潛力可觀。風電是台灣追求的永續投資,為了提供企業可負擔的綠電,台灣綠電產業有兩大課題需要持續努力,包括建構本地產業,避免斷鏈風險,同時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成本。

如何使本地銀行能夠切入離岸風電的資金鏈,也是重要工作,風電不應成為外資的專利,尤其第三階段的區塊開發,光是前兩期融資需求,資金需求高達8千億元,不能將大好商機拱手讓人,政府正透過融資機制,建立履約管理,國發會已跟經濟部聯手,推動融資保證制度。

至於如何在資本巿場引介資金,滿足風電開發產業資金需求,金管會亦正針對私募基金、保險業資金,如何投資風電,正進行投資風電進行風險系數調整,以期讓風電產業的資金供需,能夠達到最佳化的要求,建立合理安全的資金供需機制,期能讓離岸風電產業生生不息地永續發展。

台灣不止需要離岸風電,更需要風電產業,推動國產化,建立從無到有的產業鏈,艱辛的程度可以想見,不僅經濟部、產發署負責人員累到快掉眼淚,負責產業鏈發展的各企業員工,同樣都付出辛苦的代價, 成果得到肯定,友邦越南聞訊來台灣邀商,希望能夠協助建立離岸風電的產業鏈,未來國際市場商機,潛力可期。

更新時間 : 2023-11-29 06:59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