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11) 日許多電商平台推出各項雙十一優惠活動,台灣刑事警察局也在同一天提醒民眾,要學會辨識真偽廣告,尤其是高單價物品或精品,否則將可能淪為詐騙案件中的被害者,另外,也要小心「臉友」的商品訊息,因為已有不少民眾報案臉書帳號遭盜用去張貼虛偽不實的商品拍賣廣告,企圖誤導臉友下單交易,騙取金錢。
由於政府平時密集宣導,一頁式詐騙受害者有減少,惟近期發現透過「友人」購買iPhone竟遭詐騙的案件有增加的現象,因為現實生活中認識,消費者會降低警覺性,致衍生相關案件。
南部地區一名30多歲陳姓女子,10月初晚間透過臉書看到高中同學簡男在個人留言板發文賣手機,文章稱通訊行朋友開幕活動,有限量販售9支手機IPHONE 14 PRO,數量有限請看到的朋友自行加LINE詢問。因為是現實中熟識的友人,陳女經過私訊簡男確認對方身分後,就依貼文提供的LINE帳號詢問名為小瑤的客服,沒想到一步步掉入詐騙的陷阱。
陳女向小瑤確認手機庫存、顏色及容量後,小瑤稱仍有庫存並要求陳女至超商購買APP Store點數卡翻拍交付,並指示陳女如何操作機台購買遊戲點數,陸續購買3張面額6,000元的遊戲點數,再依小瑤指示拍照回傳,完成後小瑤稱自己也想要購買公司的手機,因為身分為員工不能自行下單,要陳女再協助多購置1支手機,才發覺有異,立即撥打簡男手機始發覺簡男臉書帳號被盜,損失金額新臺幣1萬8,000元。
刑事警察局提醒民眾,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現實中認識的友人販賣物品,請務必透過除了社交平台的方式聯繫確認、要求以點數交付也要有所警覺,購買物品請透過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電商平台或官方購買管道交易,以免遭詐。另建議民眾社交平台可利用雙重認證功能,即下載輔助APP例如Google Authenticator、Duo Mobile或其他APP,以免周遭親友因為自己的帳號被盜而成為詐騙案件的受害者,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65或110查證。
另外,台北市刑大也解析假網拍詐騙手法:歹徒多以時下熱門商品設置一頁式廣告,通常會有三大特徵,一是搭配「限時」、「限量」;二是以明顯低於市場行情的售價吸引民眾點擊;最後是付款方式以貨到付款或信用卡支付為主。若不慎誤入陷阱,結果可能會是賣家直接消失,或收到與廣告相差甚遠的商品,甚至是信用卡遭盜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