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汙染、全球暖化,若只能選擇解決一項,你會怎麼選?許多人知道的是,空汙每年奪走數百萬條人命(WHO 數字為 700 萬人)。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層霾害為人們遮蔽了太陽光,若擺脫了,竟會加速氣候變遷?
路透社報導,這是氣候專家研究中國十年來「抗汙大作戰」所得出的哀傷結論。汙染主要是由燃煤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SO2)所致,中國官方數據與健康研究顯示,相關努力減少了 90% 的 SO2 排放,拯救了成千上萬的性命。
但,代價是什麼?由於二氧化硫可散射、反射太陽輻射,當這層有毒「防護罩」被移除了,反倒引發更兇猛的熱浪,比溫室氣體導致的升溫情況還要顯著。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大氣化學家 Patricia Quinn 嘆,「這真的是兩難。一方面想要打擊空汙,提升空氣品質,但這麼一來,卻使暖化加劇。」
歷經了無數「霧霾末日」後,習近平示下,中國 2014 年正式發動了打擊汙染之役。電廠與鋼鐵廠必須改用低硫煤,數百間效能太差的工廠關門大吉,汽車燃料標準也趨嚴格。煤炭雖仍是中國主要能源來源,煙囪洗滌裝置已能去除大部二氧化硫。
在此鐵腕政策下,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從 2006 年的 2,600 萬噸高峰,逐步降至 2021 年的 270 萬噸,成效顯著,但伴隨的卻是暖化「大躍進」,重工業地區如重慶、武漢等城市尤然。2014 年後的 9 年間,中國年均溫來到攝氏 10.3 4度,比 2001-2010 年間均溫高出 0.7度。
這升溫趨勢究竟多少是來自於去除空汙、溫室氣體排放、或自然氣候變化如聖嬰現象,尚難有定論。但英國雷丁大學研究氣融膠(空中煙霧)的科學家 Laura Wilcox 指出,電腦模擬顯示,若中國二氧化硫量急劇下滑,恐使極端炎熱天氣溫度上升多達 2 度。
二氧化硫排放同樣嚴重的印度,有意向中國看齊,採取類似的空汙治理方案。然而,科學家憂心,倘若印度、中東等汙染嚴重地區放棄了化石燃料,往綠能轉型,雖能改善空氣品質,卻也同樣會失去「硫酸鹽盾」,步上中國氣溫急升的後塵。
進退維谷,該當如何?
既然空汙防治背後有如此矛盾,專家無不苦苦追尋可因應暖化的方法。有一派主張「太陽輻射管理」,將硫酸鹽氣體注入大氣,降低溫度,但科學家憂心,此舉後果難料,誰都說不準。另一派主張,控制甲烷排放量,似是抑制溫度最快的途徑。由於甲烷只會在大氣中存續約十年,現在採取動作,可望十年內出現效果。相較之下,二氧化碳可「存活」數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