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7 日凌晨因突發心臟病於上海離世,李克強在任時推動經濟有功,普遍獲外資圈與國際財經界讚賞,巴克萊更曾創「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一詞來描述他對中國經濟發展思路的深裏影響與貢獻。
身為經濟博士的李克強,領導國務院十年來歷經了 2013 年 3 月上任初的「習李體制」,到中期以後的「習核心」,李克強在許多言行細節都嚴守份際,像是敏感的台港議題,或是國際政治話題,則較多是照本宣科,字斟句酌;今年3月退休後鮮少公開露面,直到同年9月現身敦煌莫高窟參觀氣色看來相當好,也相當有人氣。
不過, 有媒體人指出,李克強生前傳出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經濟議題上表述有不一致,最後落得在今年3月「淨身出戶」交出總理棒子退休。官媒曾刊出習近平署名的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版問題》稱「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反駁李克強提出的中國貧富差距惡化的說法。
中國經濟成長在他上任國務院總理後一直有著亮眼成長。李克強經濟學一詞源自英國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巴克萊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列出,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包括「避免大規劃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其核心是向市場放權讓利。也有學者認為,李克強經濟學與1980年代的雷根經濟學有很多共同點,旨在解決長周期上的經濟面臨轉型困境。
李克強亦曾稱讚中國的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2020年疫情期間,「地攤經濟」成為中國熱詞,正是源於李克強,他當時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從李克強這幾年記者會的應答可發現,他有豐富的肢體語言,只要是經濟民生議題,都可侃侃而談、長篇大論,脫稿演出;但像是敏感的台港議題,或是國際政治話題,則較多是照本宣科,字斟句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