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柯陣營否認「柯韓配」的傳聞,但無風不起浪,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民眾黨總統參選人合作的對象,已包括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以及前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等人,這不代表柯文哲人緣好,反而曝露出他政治變色龍的性格,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藍白合尚未正式洽談前,柯文哲先與郭台銘眉來眼去,而在藍白見面討論總統大選合作,雖然目前仍陷入僵局,只是正當侯友宜向柯文哲喊話說「要不要娶我?」的關鍵時刻,政壇上卻傳出柯文哲最屬意的副手人選是韓國瑜。
從郭台銘、侯友宜到韓國瑜,姑且不論誰正、誰副,這幾人都是柯文哲有意合作的對象,但從整個情勢發展過程與脈絡,恐怕都是柯文哲的談判策略與棋子,背後都有他另一層的政治算計。例如,柯文哲明明喊要藍白合,卻和郭台銘隔空對唱,其實,這是刻意帶給侯友宜壓力,以「柯郭合」來逼侯友宜上談判桌。
雖然郭台銘的財富實力雄厚,但要能選上總統,靠的不是金錢,而是人脈,柯文哲更重視的是國民黨基層組織,所以首選是和國民黨聯手,郭台銘只是促成藍白合談判的馬前卒。
然而,藍白合的幕僚會議迄今已半個月,雙方各自拋出候選人產生方式,由於缺乏交集,遲無下文,迄今藍白合雖瀕臨破局,卻尚未到撕破臉的正式決裂階段,泛藍支持者仍在等到侯柯陣營能共赴大局;可是,偏偏這個節骨眼上,又傳出「柯韓配」。
「柯韓配」的風聲,很可能是柯文哲表露真實心聲,也可能是逼迫、裂解國民黨的一種放話策略。國民黨內本來對本土性太強的侯友宜有不同意見,甚至質疑他是藍皮綠骨,因此,一直期待正藍軍韓國瑜能夠再度復出,柯文哲若能和韓國瑜合作,柯粉、韓粉合流,勢必能創造更多的氛圍和氣勢,勝選機會絕對不低於「柯侯配」。
另方面,即使柯文哲求親韓國瑜不成,也能再度挑動韓國瑜支持者,讓這群人心中開始撥動另一個算盤,要給韓國瑜打造另一個舞台,這時侯友宜的基本盤絕對連帶受衝擊。
柯文哲想要合作的對象太多,其實正是凸顯柯文哲的弱點太多,所以必須借由外部力量來彌補,就算不能真的替柯文哲自己補血,也可能讓其他陣營元氣大傷。只是這種手法一旦被民眾識破,柯文哲寡不敵眾,自己也會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