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神經疾病,常有震顫(手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症狀,嚴重影響生活。一項中國研究顯示,多打太極拳,或有助延緩症狀惡化。
BBC 報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追蹤了數百名巴金森氏症患者長達 5 年,一組 147 人的患者,一周進行兩次太極拳運動,另一組 187 人的對照組則無。結果發現,太極組不僅較少併發症,生活品質也較佳。。
研究人員指出,常打太極的患者,無論是在症狀、動作或平衡上,病況惡化的速度都較慢。患者較少跌倒、較少背痛、較不會暈眩,記憶力與注意力問題也不若對照組嚴重。此外,睡眠品質亦獲得改善。
此前曾有研究指,運動對巴金森患者助益甚多,這項中國研究可說進一步驗證了此說。研究人員表示,長期而言,太極拳有助患者與疾病共處,同時鼓勵他們「動起來」。不過,作者也坦言研究規模太小,難以斷定太極就是減緩巴金森氏症症狀的原因。
倫敦國王學院神經學家 Ray Chaudhuri 認為,光以此研究就稱太極有神經保護作用,為時過早。然而,他對太極的在運動與非運動功能帶來的正面效果表示肯定,芭蕾也有類似效果。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神經學家 Alastair Noyce 則稱,這項研究很重要,但設計方式有其侷限,仍需更多試驗。
研究發表於《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病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