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報導)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的建議量,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各年齡族群膳食纖維平均攝取量皆未達建議量,尤其以青少年最不足,僅建議攝取量的3成左右。
腸胃的健康與膳食纖維的攝取息息相關,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提供腸道菌叢能量的來源,幫助腸道益生菌生長,進而維持腸道健康,還能控制血糖及血脂,也有助於維持健康體位。而膳食纖維除了來自於蔬菜水果以外,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更是重要來源。
另根據研究指出,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降低21%糖尿病、15%高血壓、29%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還能降低癌症的發生,因此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榖的習慣,將有助於遠離許多疾病的發生。。
但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各年齡族群膳食纖維平均攝取量皆未達建議量(約25公克),其中青少年最為不足,僅建議攝取量的33~38%。
對此,國健署吳昭軍署長建議,只要將三餐中的麵包和白麵等「精製澱粉」以糙米、地瓜、南瓜、山藥等「全榖及未精製雜糧」來取代,就可以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再搭配足夠的蔬果,就可以輕鬆達到每日建議量。
為了讓民眾瞭解什麼是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在哪些地方可以購買?國民健康署於10月5日至11月20日推出「穀 for U 食客吃起來」活動,串聯全臺上萬間的店家,打造健康飲食生活圈,民眾只要到活動店家,品嚐融入「榖糧」的美味餐點,吃美味的同時,又可以享健康,並有機會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