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綜合報導)2023白晝之夜鎖定信義區將在10月7日晚間6時至8日早上6時舉行。
除了散布各地的藝術品,今年結合藝術與調酒為生態議題發聲,有感於一年有多達80多隻猛禽在台北意外傷亡,台灣猛禽研究會以都市中常被忽視、最常出沒台北的猛禽類鳥類,包括「鳳頭蒼鷹」、「大冠鷲」、「東方蜂鷹」以及「領角鴞」四種猛禽為主題,串連8間信義區周邊酒吧推出「猛禽」系列特調。
台灣猛禽研究會長期關注都市猛禽的狀態,發現台北都會區的能見到猛禽種類越來越多,並有猛禽在公園綠地、人行道、住家繁殖。白天在台北市的公園有機會能觀察到鳳頭蒼鷹神速的抓起松鼠,高站在樹枝上覓食;象山健行時能聽見大冠鷲的鳴叫;「虎頭蜂剋星」東方蜂鷹,也會巡弋緊盯蜂巢成長的速度;入夜後松山文創園區能聽見領角鴞「霧~霧~」的叫聲。
參與店家包含 Bodega、BAR PUN、榕信義 RON Xinyi、Bar Digout、Sidebar、無向 Bar Without Anhe、CÉ LA VI Taipei,以及Draft Land Xinyi。
鳳頭蒼鷹
Draft Land 與無向 Bar Without Anhe 以鳳頭蒼鷹作為發想。鳳頭蒼鷹的特徵是頭部有短冠羽,脖子有三條深色條紋,胸部佈滿縱紋,尾部具多條橫紋。因定居都市牠們常遇到車禍、撞玻璃或誤食中毒老鼠等意外受傷,讓牠們的數量逐漸減少。
《Watch out!》
Draft Land 為鳳頭蒼鷹創作出 《Watch out!》, 使用高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款,再加入小黃瓜及些許柚子而產生的綠色,呼應著鳳頭蒼鷹棲息的綠地。無向調酒師Sandy Chen同名酒款《鳳頭蒼鷹》,以四柱橄欖葉琴酒給予的綠色香草植物氣息,搭配細緻優雅略帶花香的獵人森林花崗岩草本苦酒,翻轉演譯經典Hanky Panky 雞尾酒,呼應鳳頭蒼鷹珍貴的生命歷程時常伴隨著都市中的環境外在危險因子。
大冠鷲
大冠鷲又稱蛇鵰,身長六十公分,展翅可達一百六十公分,常發出「呼、呼、悠悠阿」的鳴叫聲,不斷刷存在感,是最親民、也最不可忽視的猛禽。牠以擅長抓蛇聞名,但也會在地上翻找蚯蚓、蝸牛為食,可同時駕馭兇猛與呆萌多種形象。
《唬唬 呦呦 ~》
Bodega調酒師蔡昇志選用 Talisker 10 年作為《唬唬 呦呦 ~》的基酒,與大冠鷲同樣來自得天獨厚的海島背景釀酒廠,讓這支純麥威士忌有著自然的海鹽鹹香,此外豐富的土壤風味、淡煙燻、雅緻泥煤風格呼應大冠鷲掠食的爬蟲與蛇類,而芭樂則象徵自由獵捕場的潮濕森林,最後以淡淡黑刺李的酸度回甘做收尾。
Bar Digout主理人偉恩創作《鷲起來》概念來自大冠鷲居住的森林環境,選用帶有豐富飽滿草本香氣的 Stranger & Sons Gin琴酒,搭配茶葉、桂花、菊花、氣泡水模擬大冠鷲飛翔在山林裡,自由快樂,輕鬆自在的感覺,喝起來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風味與氣息。
東方蜂鷹
東方蜂鷹是能獨立或以集體圍攻方式狩獵虎頭蜂.取食蜂窩內幼蟲或蛹的狠角色。隨著台北綠地變多,牠們也開始在都市中巡弋、鎖定蜂巢位置。是少數嗅覺很好的猛禽,可以聞到花粉味道。
《紅寶石》
BAR PUN調酒師House Fang創作《紅寶石》使用蜂蜜來詮釋其食性,公蜂鷹虹膜為暗紅色因此加入些許的紅酒及杏桃,同時沖淡猛禽的暴戾之氣,檀香則展現出東方的神秘感,並象徵牠出沒地點的不定。
《Short Stay》
由於東方蜂鷹的棲息地大多位於東亞地區,Sidebar調酒師小光以東方元素呈現,加上在台灣出現的東方蜂鷹其實是留鳥或過境鳥皆有,所以酒名取名為《Short Stay》。
領角鴞
領角鴞是少數能在都市內繁殖的貓頭鷹,雖原居在中低海拔山林,但很能適應都市環境。在找不到的合適樹洞築巢時,逼不得已的領角鴞只好被迫將蛋產在大王椰子葉柄基部凹陷處、閒置的排油煙管或是樹幹分岔處,不少雛幼鳥會因落巢被送到猛禽救傷站或因此死亡。
RON Xinyi 調酒師Tim Fang《FUKUROU》以貓頭鷹的日文Fukurou延伸的字義「幸福來臨」出發,聯想到在台灣原住民傳統文化中貓頭鷹恰好也有著吉祥的象徵,因此選用肖楠木浸泡琴酒作為主軸,以木質香氣做為領角鴞為了繁衍後代而不可或缺的樹洞意象;並以鳳梨釋迦、葡萄等常見水果象徵了領角鴞相當能適應經過人類改變後的環境,會在台灣低海拔果園都能發現牠的蹤跡;最後裝飾物選用了羽毛造型的白巧克力,就如只在夜晚中活動的領角鴞保有著神秘敏銳的習性。
CÉ LA VI Taipei 的《領角鴞的生存之道》,由 theLOOP 集團首席調酒師楊子譯,以白色蘭姆酒為基酒,搭配了椰子油來呼應大王椰子,而斑蘭葉芋香則是帶出一種自然的氣息,另取百香果果酸,以及Chartreuse Yellow 藥草酒點綴,經奶洗澄清,最後上層滴上松露油於杯子上,讓酒體再帶一層香氣。
以上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