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李昱德 綜合報導)繼2019年川普執政期間爆發「政府打烊」(government shutdown)危機的四年後,民主共和兩黨因支出法案談不攏,再度面臨政府組織停擺的窘境,而由於美國GDP有四分之一來自政府支出,這可能進一步打擊已疲弱的經濟。
事實上,美國政府下一個財政年度預算應自今(30)日起算,因此在共和黨內部強硬派強力要求政府須大幅撙節開支,並以此否決黨內提出的支出法案草案後,幾乎已經100%確定從下周起,聯邦政府的各項非必要機能,就會因沒有款項可動用而全面停擺,就連必要服務可能也沒辦法獲取全力運轉的經費。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濟分析師貝格利(Justin Begley)認為,政治光譜的持續兩極化是美國政府走到現在這步的主因。這一波的政府閉關可能會持續2到4周,而整體長度多寡將決定經濟會受到多大衝擊,甚至信用評等也可能面臨被調降的危機。
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上個月才因美國債務天花板危機而將其評級調降一級,而雖然穆迪分析仍認定美國經濟屬最佳的AAA等級,若美國政府再次關閉,難保美國不會失去此一經濟地位。
在預算尚未確定前,國會首先需要確認哪些服務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不過務實來看,沒有經費撥到各單位,當然政府就沒有錢可以用,這代表成千上萬的「非必要」政府雇員,將再度陷於無薪可領的困境,這包括了多達140萬的美軍士兵及航管人員等重要職位,可能都將被迫暫時無薪勞動。
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則警告,其他可能在定義上沒這麼重要,卻對某些族群關係重大的服務,像是提供給農人及中小企業的貸款、餐廳及工作場所的安全檢查、基礎建設的翻新,甚至是補充營養協助計畫(SNAP)等救助弱勢族群的措施,都將被迫暫停,光SNAP的影響人數可能就會達到4千萬人。
BBC分析指出,這已是美國政府近五年第二次面臨停擺危機,但這類的狀況在全球各地都不多見,這使得聯邦政府面臨逐漸失能的攻擊,同時選民也對兩黨意見日漸分歧感到更為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