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這次訪美,嚴格來說,美方並未拉高接待規格,美國官方對他的態度也不會馬上出現重大轉折;不過,對侯友宜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出口轉內銷,成功扭轉過去他拙於國防外交的地方首長形象,其他參選人不能再小看侯友宜。
侯友宜的行政經歷,最高就是新北市長,在此之前,他並沒有太多國際外交經驗,上一次,他以總統參選人身分出席美國在台協會酒會時,可說是他正式登上國際場合的處女秀,那時侯友宜顯得有些緊張,都必須有翻譯隨時跟在身邊。
然後,這一次侯友宜出訪美國,前往紐約、舊金山、華府等地,並會晤美國國會參、眾議員等政界代表,並與當地的科技業、僑界會面,同時在智庫發表演說,更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當面交換意見,據稱還有美國其他行政部門的官員在場。
侯友宜是總統參選人當中最後一位訪問美國,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在今年4月訪美,當時雖然尚未正式被提名,不過,已被視為準總統參選人,美方允許他進入華府與AIT主席羅森柏格見面,侯友宜其實是比照這個模式,美方並未因侯友宜而拉高規格,只是給予總統參選人相同的待遇。
不過,以這次的經歷來說,將可帶給侯友宜正面效應,他上次參加AIT酒會只是眾多的客人之一,當這次他訪美過程,包括國民黨和美方都是以侯友宜為核心進行安排,成為主角的侯友宜,在與美方互動時,自然能提升更多的信心,並展現在國人眼前。
此外,以行程的安排來說,國民黨確實是為侯友宜量身設計,除了巧遇同樣是警察出身的紐約市長亞當斯外,在舊金山僑宴上,侯友宜更見到他26年前偵辦「白曉燕命案」時,從南非武官卓懋祺家抱出的嬰兒查克,而查克與侯友宜擁抱的照片,更是躍上許多媒體版面。
因此,侯友宜的訪美行,不僅重塑他的英雄形象,也讓外界看到他於國際舞台上的表現,等於重塑侯友宜的人設,這也難怪國民黨在侯友宜出訪前,就敢聲稱侯友宜訪美後將是他扭轉民調的起點。
侯宜友雖然改變大家對他的原本看法,但對外關係絕不像訪美這麼簡單,尤其是在美中台互動隨時都會有變化,一旦遇到情況,要能回答與分析問題,尤其是在接下來的總統辯論上,侯友宜有沒有真材實料將會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