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綜合報導)隨著全球氣候暖化以及新冠疫情後的國際與國內人流移動增加,本土登革熱疫情蔓延,全台累計破8千例,國際間疫情也持續升溫,為了加速消滅病媒蚊孳生源的速度,國衛院公布最新研究,利用「無人車」進入下水道,以殺蟲劑噴灑或用高溫水槍沖洗有斑蚊出現蹤跡的溝渠,有效降低病媒蚊孳生。
登革熱是一種由斑蚊為媒介所傳播的傳染疾病,在我國是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由於病媒蚊喜好高溫的習性,疫情流行區域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性氣候國家,全球每年平均超過3億9千萬的人感染登革熱。
今年初起台灣南部陸續爆發疫情,加上梅雨及颱風更讓防治計畫遇上嚴峻挑戰,除了民眾生活周遭可自行清除的病媒蚊孳生源,城市當中各種地下管道的監測與病媒蚊防治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且許多環境人力不易到達且危險,就成了蚊媒傳染病的防治死角。
無人藥劑噴灑系統。(圖/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劉韋良專案助研究員團隊於107年間與高雄市衛生局、經緯航太公司合作,運用搭載實時觀測儀器及藥劑噴灑裝置的無人車,能夠即時地監測病媒蚊並實施投藥控制。該研究成果於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該研究所運用的無人車系統包含一組可實時觀測的有線監控設備及一台可裝載高溫水槍或藥劑噴槍的機械車,履帶設計解決了在崎嶇地形行進的問題,經由遙控進入地面下溝渠間等隱蔽或危險區域,準確追蹤病媒蚊的行跡,補足無人航空器無法拍攝到的部分。
研究團隊於107年5月至8月期間將無人車系統部署在高雄市5個行政區,同時布置蚊子誘殺桶以監測病媒蚊密度,在監測的下水道中約有21%有斑蚊蹤跡,在有病媒蚊蹤跡的溝渠進行噴灑殺蟲劑與高溫水槍沖洗後,溝渠病媒蚊密度指標由0.62降至0.19,顯示針對性的措施有效降低了病媒蚊的孳生,同時減少人工勞動成本,並降低接觸病媒蚊的風險,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國衛院表示,無人車系統尚具有持續優化的可能性,例如遠端無線遙控及人工智慧辨識影像判別蚊種等,可大幅提升效率及改善人力巡查限制。台灣地狹人稠都市林立,若能搭配航空無人機與地下無人車系統同時進行空中、地面及地底的觀測監控,可更完整的掌握城市中病媒蚊孳生情形,更精準地進行化學及生態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登革病毒傳播的機會,在傳染病防治上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及貢獻。
無人車實時監測系統。(圖/國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