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綜合報導)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18)日表示,立法院「開放國會委員會」代表團9月8日在愛沙尼亞塔林的開放政府夥伴關係峰會(OGP SUMMIT)中成功舉辦大會議程中的周邊活動(Side Event),其間分享了台灣在這一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與各國的政府代表、國會議員和公民團體共同探討開放國會的未來發展方向。
由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開放文化基金會、Cofacts 真的假的、林昶佐委員和立法院文官所組成的立法院「開放國會委員會」代表團成功在2023年開放政府夥伴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OGP)高峰會中順利舉辦大會議程中的周邊活動 (Side Event),公督盟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亦取得了一項重大外交突破。
台灣主辦的主題為「如何維持開放國會的動能」。代表團借此機會分享了在開放國會、公民參與、國會監督、公民科技和民主參與等方面的成功實踐。公督盟提到,立法院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促進議事透明,倡導國會開放,並積極參與立法院開放國會委員會,推動立法院建立開放資料格式,改進公報系統,以便公民科技社群獲取立院資料,並整理成有用的資訊供大眾使用。
公督盟接著說,儘管他們在這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並成功在「開放政府夥伴聯盟峰會」上舉辦周邊活動,將台灣的經驗分享給國際社會,我國的開放國會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他們期待有更多立委能積極參與「開放國會國家行動方案」的討論,一起執行承諾事項,並參與撰寫第二屆「開放國會國家行動方案」,以實現開放國會中政府和民間共同創造的理念。立委們加入這個討論,一起探討如何將選民們關心的議題,也就是立委們希望推動的事項,帶到第二屆「開放國會國家行動方案」的籌備會,一同發展成新的承諾事項。公督盟指出,這正是國際上常見的多元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承諾事項的方式。
在會中,南美洲的國會監督組織DirectorioLegislativo和非洲的PNAfriaca分享監督國會與開放國會的經驗談。公督盟說,兩個組織的代表都表示區域內的國會監督串聯極為重要,目前總部設在阿根廷的DirectorioLegislativo在南美洲共監督了15個國家的國會,PNAfriaca則是監督超過25個非洲的國會及地方議會。透過區域之間國會的調查與分析,幫助各國的國會在透明公開、公民參與、議員課責等議題上互相砥礪前行,促成國會內部進步與改革的動力。兩位組織的代表均表示,公督盟應該帶頭建立亞洲區域間的國會監督網路合作,並承諾將給予最大的協助與合作,期待全球監督國會組織有一天能完成全球性的串聯。
這次的峰會除了經驗交流外,更獲得國際友人給予公督盟的期許與承諾,正在實現中。公督盟於2022年成立國際事務委員會及國際事務部,開始推動亞洲區域間的國會監督組織交流。今年三月份在台灣舉辦了「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全球有11個國會監督組織簽署聯合聲明,共同推動全球監督國會的行動。六月份公督盟與日本國會監督組織「萬年野黨」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一起推動亞洲地區的國會監督組織串聯。預計十一月份將在澳洲舉辦亞洲國會監督組織工作坊,促成亞洲國會監督組織。
開放政府夥伴聯盟於2011年成立,目前共有75個國家和104個地方行政區正式加入該聯盟。基於政府開放與公民合作的理念,確保了公民社會與公民參與在塑造和監督政府方面發揮作用。每兩年,每個成員都須提交一份由民間社會共同創建的行動計劃,該計劃概述了具體的承諾,旨在增強政府的透明度、可課責性和公眾參與。
開放政府夥伴聯盟高峰會(OGP SUMMIT)則是兩年舉辦一次的民主盛會,匯集全球政府代表、國會議員、公民社會組織和企業領袖,旨在探討開放政府、透明度和參與性政治等議題。儘管台灣尚未正式成為OGP的會員國,但台灣以其在民主治理和國會開放方面的卓越表現,贏得了各國民主夥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