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年以來當冲氾濫,8月只有2日、31日兩天,當冲佔市場成交值低於4成,最高是18日,達到48.33%,每日當冲成交量達4成以上,全球資本巿場罕見,投機風熾,傷害國家經濟正常發展。
今年當冲已造成緯創、京元電、東歌遊艇三檔股票,爆大量違約交割,其中AI概念股就佔了2檔。尤其軍工、AI概念股炒風熾熱,股價暴漲暴跌,成為當冲熱門標的,投資人應小心當冲風險。
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出口已連11黑,上半年主要出口產品全面衰退,七月外銷出口訂單金額為477.3億美元,年減12%,創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累計前七月外銷訂單金額為3163億美元,年減19.6%,主因是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大,終端電子產品、資訊通信、光學器材、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全面衰退,庫存壓力沈重。
如果說股市是經濟櫥窗,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亦深受牽累,但是股市卻從1月3日開盤14103點,到7月31日交易日盤中一度最高17463點,然後再回跌,股市在軍工、AI概念股炒作之下,當冲客每天上沖下洗,或隔日冲創造出每天3、4千億元成交量,卻讓不少年輕的「小白」,在驚濤駭浪中慘賠。
今年8月2日,緯創違約交割金額高達4865萬元,創下今年以來最高金額。同月21日東哥遊艇違約總額為7792萬1000元,再創新高,30日京元電子違約交割總額3424萬2400元,再爆鉅額違約。當沖客重創,影響信用之後,幾乎都沒有翻身的機會,人生只有向下沈淪。問題是,大約有11%的當冲客年齡不超過30歲,鉅額違約交割戶幾乎都是年輕人,初入股市,不知凶險,葬身茫茫股海中,影響日後人生。
8月連續發生3次鉅額違約,最重要的原因是單月台股重挫達510.92點,創下單月最大跌點,外資狂倒1240億元,是今年單月最大賣超,大盤從8月開始一路下挫,最低來到16264點,上冲下洗,風險極高。
今年第一季,台股狹幅震盪長達2個月,集中巿場成交量縮減近一成,當沖交易量減少約20%,收益金減少約26%,如果扣除手續費及證交稅等成本,第一季當冲客慘賠共達52.03億,如果以當月當沖戶數69243戶計算,平均每戶虧損7萬5141元,要想當冲賺錢,沒有想像的容易。
台股2023年上半年當冲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3%,但是當冲收益金額較去年同期仍微幅成長4.73%,扣除手續費與證交稅後,估算上半年當冲客仍然賠掉101.7億元,平均一個當冲客賠掉14萬6874元,損失慘重。當冲風險高,顯而易見,尤其初入股市,更易造成投資風險。
檢討現股當冲制度,當時因為股市成交量低,希望透過現股當沖,刺激成交量,因此於2014年開放當冲制度,並訂證交稅率只要平常(0.3% )的一半(0.15%),當初的立法目的是希望提升每天交易量,不料券商卻透過各種優惠措施,鼓勵投資人當冲,使台灣股市成為全球罕見的投機市場。
近年來台股每天成交量竟然有4成以上,是由當沖所創造,短期投資證交稅成本竟然比長期投資成本低,現象極不正常,形成政府鼓勵投資人投機,有違資本巿場鼓勵長期投資的常理,也使台股成為大賭場,不利於企業長期集資,以及建立投資人正常的理財方式。
更不合理的現象是台股人為炒作嚴重,股市名嘴或分析師,今年以來,公然喊盤,炒作軍工股,以及AI股,以雷虎為例,從每股21元,炒到最高點78元,現在又回跌到63元左右,問題是去(2022)年獲利才0.07元,從2009年迄今,從未分配過股利,今年前半年還虧損0.09元,即使未來有商機,現在怎麼有78元的價值,回跌到63元,投資人受傷慘重,並不是正常現象。
AI概念股廣達從89.6元,炒到最高272元,問題是2022年每股7.51元,配息6元,營業毛利率才8.52%,即使未來有龐大商機,也不可能立即大幅增加獲利,或提高分配股利,廣達最近回跌到252元,又造成眾多散戶套牢虧損,如此炒作,造成股市爆漲爆跌,每日當冲又助漲助跌,現象並不正常。
軍工、AI概念股狂飇,當冲熾熱,得利的是炒手,獲利了結,一路大賣股票,使8月台股重挫510.92點,散戶受傷嚴重,主管機關應重視當冲、炒作,對投資人的傷害,資本市場不應輪為賭場,無益經濟發展,亦不利投資人長期累積資本。降稅開放當冲造成股市投機風熾,卻對長期投資,形成變相懲罰,扭曲資本巿場功能,是否適宜,應澈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