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發表在國際期刊《BMJ Oncology》上的大規模研究,過去30年間,50歲以下罹癌人數(早發性癌症)暴增了79.1%;專家分析,現代人西式的飲食習慣、酗酒、吸菸、缺乏運動、肥胖等原因都可能提高早發性癌症的風險。
中國浙江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間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囊括204個國家/地區、29種癌症、14歲至49歲族群的新病例、死亡人數、健康影響和促成風險因素。
據分析結果,全球新增早發癌症病例在1990年有182萬例,30年後,到了2019年暴增至326萬例,暴增79.1%。死亡人數同樣增加27.7%,從80萬例增加至106萬例,29種癌症中,以乳癌、氣管癌、肺癌、腸癌和胃癌死亡率最高。
研究人員表示,自1990年以來,氣管癌和前列腺癌新增病例數的增幅最大,早發病例中以乳癌發生率最高,而早發性肝癌病例數則有所下降。
以地區來看,2019年資料顯示,北美為早發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澳大拉西亞、東歐、大西洋洲和中亞的癌症死亡率最高。按照過去30年觀察到的趨勢,到了2030年,全球早發性癌症新增數可能會增加 31%,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21%。
作者指出,每一個地區/國家的地方環境、生活方式和醫療水平等因素可能都會影響各地區癌症病例數和死亡率。
除了遺傳之外,研究發現,西式飲食(指攝入較多紅肉、甜點、高脂高鹽和精緻穀物等),以及缺乏足夠的水果和牛奶等不良飲食習慣都可能提高早發性癌症風險。另外,缺乏運動、肥胖和血糖指數過高,飲酒過量和吸煙也被認為是造成50歲以下族群罹癌的危險因子。
過度飲酒可能會增加早發性癌症的風險。(圖/Pixabay bridges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