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綜合外電報導)美聯社報導, 俄羅斯指控烏克蘭在8/30凌晨針對俄國6個地區進行開戰18個月以來, 俄國本土所遭受的最大規模無人機攻擊。
東歐媒體NEXTA在推文稱, 烏克蘭至少出動了20架無人機(下圖)。
據悉莫斯科也是遭到攻擊的六個地區之一, 而在接壤愛沙尼亞邊界附近的帕斯科夫(Pskov) 市, 由於機場被攻擊, 導致至少4架Il-76 運輸機受損。
莫斯科方面聲稱擋下所有來自烏克蘭的無人機攻擊, 並未指出是否有人員傷亡。
#Pskov. Emergency services report that four Il-76 aircraft were damaged after a drone attack on a military airfield. At least 20 drones were involved in the attack on Pskov, Russian media reported.
— NEXTA (@nexta_tv) August 29, 2023
Local residents publish footage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city. pic.twitter.com/aKVgAkuQDy
Drone attack on six Russian regions reported:
— Maria Avdeeva (@maria_avdv) August 30, 2023
- Pskov airport: four Il-76 military transport aircraft damaged;
- Bryansk: Kremniy El microelectronics factory on fire
- Kaluga: oil reservoir hit
- Moscow
- Oryol
- Ryazan
Sevastopol and the bay attacked by naval drones.
Is… pic.twitter.com/o5RcfJ5K6U
CNN報導指出, 俄羅斯不甘示弱, 立刻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展開回擊, 造成烏克蘭至少2人死亡。基輔當局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發動了近期最大規模的空襲。
Witnesses share what it's like to survive a massive missile and drone attack on Kyiv.
— Anton Gerashchenko (@Gerashchenko_en) August 30, 2023
Ukrainian reality.
無人機釋放的信號:戰爭離俄羅斯本土很近
德國之聲中文網引述以色列軍事專家謝爾蓋·米格達爾(Sergey Migdal)分析烏克蘭越來越頻繁的無人機攻擊指出,烏克蘭希望通過無人機襲擊達到一系列目的。其中之一是「傳遞一種具有媒體效應的信號,既是向全世界,也是向自己的國民——烏克蘭不是坐以待斃,而是在對俄羅斯的侵略做出反應。」
巴黎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的專家弗蘭科(Ulrike Franke)則指出,烏克蘭傳遞的信號是,戰爭並不遙遠,隨時可能來到俄羅斯本土。
米格達爾還補充說,烏克蘭希望以此增加對俄羅斯領導層的壓力,將更多的防空系統從前線調往莫斯科。另一個目的是,試圖挑起俄方的過激反應,比如「一怒之下擊沉一艘土耳其運貨船,造成俄羅斯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之間的矛盾,而這本是莫斯科想要避免的」。
癱瘓莫斯科航空交通?
無人機襲擊迫使莫斯科有關部門頻繁封閉該地區的空域。本周一(8月28日)莫斯科多處機場的航運一度被迫中斷。以色列軍事專家列文(Igal Levin)對德國之聲說,烏克蘭對莫斯科的空襲目的不是殺傷居民,「這既無必要也沒有意義,真正的目的是封鎖領空和物流通道,癱瘓機場和運輸。」土庫曼斯坦航空公司已經率先停飛了前往莫斯科的航線。
不過弗蘭克指出,俄羅斯物流和空運遭受的損失目前還難以評估,因為全球各地的機場都會偶爾因無人機闖入而暫時停擺。米格達爾則認為,一旦無人機攻擊對莫斯科民用機場的飛機或跑道、候機樓等設施造成物質損失,問題就會比較嚴重。「我預測這會導致所有外國航空公司不再飛往莫斯科,直至戰事結束。」
莫斯科的防空漏洞
至於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取得了何種程度的成功,以及莫斯科的防空運作如何,由於缺乏數據,專家們莫衷一是。弗蘭克認為,這就像「貓捉老鼠」的游戲。
然而,僅僅是烏克蘭無人機出現在莫斯科這一事實,對俄羅斯而言就是一大問題。以色列軍事專家夏普(David Scharp)對德國之聲說:「理想的情況是,在烏克蘭邊界或至少在空曠地帶就該壓制這樣的襲擊,而不是等它飛到城市上空。」
身在布拉格的烏克蘭軍事專家薩姆斯(Michail Samus)指出,盡管在蘇聯時期莫斯科就應該成為全國防護最嚴密的地方,但這座城市的防空依然有漏洞。
他說,俄羅斯的防空系統針對的主要是「傳統目標」,例如彈道導彈,而不是像UJ-22或「海狸」(Bober/Бобер = Beaver,即海狸) 無人機這樣的小型飛行器。「這樣的小型飛行器大多不是金屬,而是複合材料制成,飛行軌跡復雜多變,對任何防空系統都是一種挑戰。」
專家們還指出,在距離莫斯科更遠一些的地帶,防空系統也存在漏洞。薩姆斯說:「為了擊落一個目標,必須先對其定位,最好由相互聯網的不同雷達站監測到。不過我們可以推測,俄羅斯並不具備這樣一個網絡,防空系統雖然能監測到單個的飛行物,但不能覆蓋整個區域。」因此烏克蘭方面會先放出一架無人機來探測有哪些雷達站,在發現漏洞後,再派出下一批無人機深入俄羅斯腹地,那裡的防空系統不如邊境地帶密集。
米格達爾說,一旦無人機飛到了莫斯科,就只能使用「最後手段」了,比如俄制的「鎧甲」(Panzir)短程防空導彈。在無人機擊中目標前,防空系統只有15到30秒時間來將其擊落。
現在看到的只是序幕
米格達爾還指出,無人機行動是「弱勢方的策略」,因為烏克蘭缺乏俄羅斯那樣的遠程導彈。無人機只能攜帶幾公斤的炸藥。在此意義上,此類襲擊的意義相當有限,既不能摧毀俄羅斯的機場,也無法打擊其空軍力量。因而在實際層面,無人機在前線的的價值更大。
盡管如此,專家們估計,針對莫斯科的無人機襲擊還會增加。「我們現在看到的還只是序幕」,夏普說,「如果同時有25架無人機出現在空中,那才是第一幕。」
米格達爾想的更遠一些。「如果不是3架,而是30架或300架無人機從不同方向飛來,會發生什麼?」他認為烏克蘭可能通過這樣的群集攻勢讓莫斯科的機場長期癱瘓,這對俄羅斯來說會是一大失敗。這會迫使克裡姆林宮考慮接下來往什麼方向走——「是走向妥協和談判,還是不顧後果,在衝動之下突然做出不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