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日前發布一則不尋常警告,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親吻烏龜」;你也許會納悶:誰會親烏龜?但事實上有許多孩童去公園或動物園遊玩後,因與烏龜親密接觸後而感染沙門氏菌,總計26人染病,9人入院治療。
根據美國CDC發布的警告,這一波與烏龜有關的沙門氏菌疫情,共造成26人染疫、9人住院,這些病例分布在全美11州,其中又以田納西州共6例最多。據衛生單位疫調後發現,這一隻隻看似不具殺傷力的可愛小動物–烏龜竟是感染源頭。
CDC解釋,沙門氏菌主要宿主是爬蟲動物、兩棲動物或家禽,通常會在牠們消化道中存活,因此家中飼養小烏龜看似健康又乾淨,但其糞便是帶有沙門氏菌,很容易污染到牠們的身體、生活的水缸、容器和飼養環境等生活空間。
因此CDC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親吻或擁抱烏龜,也不要在烏龜的活動範圍飲食,並讓家中烏龜遠離廚房、食物儲物櫃等會儲存食物或烹調食物的地方。同時,在接觸或餵食烏龜,以及清潔海龜的水缸、活動區域等地方後,務必立即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以及更換乾淨衣物。
此外,CDC強烈建議,家中成員若有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者或免疫力較弱的族群的話,並不適宜飼養身上可能帶有沙門氏菌的烏龜;此外,也應避免親吻貓、狗、蜥蜴、雞、鴨和刺蝟等高風險動物。
據資料顯示,感染沙門氏菌的潛伏期為6至72小時,平均為18至36小時。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腹痛、發燒(高燒維持在38至40℃)、噁心、嘔吐;一般來說,症狀持續2至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