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在港7折賣房後,又在北京以9折促銷房產,或許是李嘉誠打折賣房效應發酵?近期中國房地產官媒開始呼籲,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方式展開自救,意味著中國房地產風向將出現重大改變?「碧桂園們」可能有救了?
中國房地產報是官媒,最近以「房地產金融風險加據、期待調整優化政策儘快落地」報導中提到,儘管地方有大量刺激政策,但效果並不明顯,關鍵就是供應端和需求端核心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重點提到:降房價應當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儘快回籠資金。
中國官媒這樣的發聲,讓人很難不聯想到是官方表態。消息一出,瞬間在輿論界引爆開來,要知道「開發商降價」這件事,過去在中國媒體裡是個禁忌,如今官媒釋出風向球後,基本就是官方定調,允許降價!讓房地產有了新動向,相關降價新聞大增。
廣東珠海一家開發商日前就以「技巧性」的方法賣新房,「5折」降價神操作在中國低迷房市開第1槍,既沒有與政府政策正面迎上,也能順利活絡資金。當地住建局回應說,這件事是「合理、不干涉」直指這是合理的市場行為。官方反應讓市場認為,「限跌令」取消似乎是來真的!
「限跌」是中國過去樓市調控政策主要手段,簡單的說,過去是不許降價的。「限跌令」看似不合理,但這可是地方政府調控房價的一大招數,目的就是為穩固房地產市場。畢竟,房地產市場若出問題,銀行、信貸、開發商現金流、百姓資產、當地政府土地資產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限跌」通常是出於兩個因素考慮:第一,樓盤降價可能引發「踩踏」,導致部分購房者「斷供棄房」,造成樓市擾動,加劇銀行壞賬風險;第二,房價跌了,可能影響地方土地財政收入。看上去,「限跌」是穩樓市的大招,能避免樓市大漲大跌。但歸根結底,「限跌」非但難以阻止房價下跌、避免買地收入下滑,還會抑制真實需求。
其實,中國政府雖沒有明文「限跌」,但卻一直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並政策強力宣導「不准降價賣房」,只要開發商賣房大降價就約談,地方政府「限跌令」一直心照不宣地實施著,開發商也默默遵循,但沒想到的是,目前情況失去控制了,局勢出現巨大變化。
從8月上旬碧桂園宣布債務違約正式爆雷開始,房地產危機已蔓延到了信託及金融市場,中國最大民營資產管理集團中植集團,以及中國央企共同持股的中融信託都出事了,與此同時,匯率也告失守,人民幣在碧桂園事件爆發後貶值嚴重。
最新公布的中國百強房企全國總銷售額,整個7月銷售金額只有3,504億元,相比往年足足跌掉三分之一。8月碧桂園爆雷後,民眾警覺心提高,擔心房產公司交房出問題,更是不敢買房了,預期8月銷售業績會更加難看,最終將使得開發商的銷售回款出現大問題。
中國政府或許已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再加上7月份各種經濟數據表現皆不理想,日前緊急宣布降息,是人行行長上任後的首次大動作,讓離岸人民幣匯率來到1美元兌7.31元人民幣,創下2023年以來的新水準。
緊接著降息,上周中國政府再公佈新政策,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延續實施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即是,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出售自有住房並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在市場重新購買住房的納稅人,對其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但這項措施實施期限只有2年,中國政府就是希望鼓勵民眾在短期內就進場買房,好拯救岌岌可危的房市。
很多人都會問,李嘉誠7折拋售房產,未來地產公司如何賺錢?與其僵在那裡等死,倒不如讓房企降價自救,有了現金流,房地產開發投資才會真正活躍。 簡單來說,房產公司都快活不下去了,怎還能考慮賺不賺錢呢?如果說7折銷售還賺錢,說明房地產利潤空間太大了,但未來房價下跌是整體趨勢避免不了,因為,未來有很多房地產公司會加入打折銷售行列,房價就會被拉低下來,未來中國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就不存在了,地產公司將進入微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