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綜合報導)金管會擬以「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替代確診診斷書作為保險理賠依據,引發產險業者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該項電子證明將增列顯示身分證字號需求,10日正式改版。
本土疫情攀升,確診者日以數萬計,民眾爭先前往醫院開立證明文件辦理保險理賠,排擠急需就診民眾資源。金管會8日研擬以數位健康證明取代確醫生開立確診通知書,遭業者質疑漏洞多。
昨日晚間金管會澄清,數位證明「包括檢驗疾病或病原體、檢驗類型、檢驗樣本採集日期與時間、檢驗報告的產出日期與時間、檢驗結果、醫事機構等,與現行由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所引用之相關資訊相同」,並表示有關揭露身分證字號部分,已與衛生福利部協調溝通同意增列。
今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於疫情記者會上宣布,因應民眾反映,台灣「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將增加顯示身分證字號資料需求,並於5月10日上午8時完成改版。未來申請該證明,可以電腦或手機直接登入官網,執行三個步驟即可取得。
根據衛福部懶人包,第一步為確認身分,可選擇三種方式登入;第二步選擇需求項目,包含「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檢驗結果數位證明」,並輸入持證者生日及電子郵件地址(選填);第三步為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若需列印者也可使用「取得超商列印碼」。
莊人祥提醒,官網於今天晚間9時至明天上午8時暫時停止服務,詳細下戴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
(圖/翻攝自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官網)
(圖/衛福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