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 綜合外電報導) 俄國對烏克蘭的所謂特別軍事行動,引爆全球性的制裁,由於西方國家切斷支付系統連結,導致國內信用卡需求大增,俄國轉向中國求援,以取得金融卡必備的晶片,不過專家指出,除了數量可能不夠外,俄羅斯還可能陷入進一步的危機。
俄羅斯國家信用卡支付系統 (NSPK)董事Oleg Tishakov於4月初在一場會議上表示,俄國現雖改使用由政府主導的MIR信用卡支付系統,然而由於VISA和Master等國際常用系統遭切斷,導致國內銀行新信用卡申請量暴增,晶片已經陷入短缺。
路透外電報導,自2021年底至3月俄國入侵烏克蘭以後,俄國銀行已發出超過200萬張MIR信用卡,現在總流通數約有1.16億張,不過由於亞洲疫情影響,加上英特爾(Intel)、超微(AMD)、台積電(TSMC)與高通(Qualcomm)配合美國制裁而不再將晶片輸往俄國,俄國難以取得新的晶片。
分析認為,俄國雖自中國取得少量庫存,長遠下來仍難持久,不過穩定的供給,或許可以給予因國際制裁而疲憊不堪的俄國人民一點慰藉,讓他們至少在國內可以順利進行交易,並加速國內替代品SPFS和MIR的推行。
而雖然中國曾明確表示不會制裁俄國,並願意提供俄國部分援助,中國政策研究公司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資深分析師Joe Mazur認為,中國也會試圖避免明目張膽的踩過西方制裁紅線,以免因為提供普丁過多的幫助而把自己國家的公司與企業拖進泥淖。
伯明罕大學企業與經濟地理學教授John R Bryson指出,雖然中國沒有放棄俄國,但是俄國也要避免因此過度依賴與中國的貿易,以免在經濟上淪為中國的附庸。
Bryson教授說,普丁揮軍烏克蘭是為了展現強人形象,以及證明俄國仍是一個強國,如果最後卻淪為昔日友邦的藩屬,恐將無比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