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綜合外電報導)隨著俄烏戰爭持續,美國總統拜登也面臨巨大挑戰:對國內外要求美軍介入的呼聲說不。這不是美國公眾、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想要的答案,但卻是拜登數十年經驗、以及許多在核時代護衛美國國家安全之人的心聲。
《CNN》報導,俄國與美國核政策專家尼克斯(Tom Nichols)表示,「我們避免了75年的冷戰場景終究出現了」,他認為對拜登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忽略公眾噪音,但這很難達成。
而這也是拜登上週前往歐洲聲援北約盟友的潛台詞,加強保衛成員國的力量,強化對烏國財政、軍事及人道援助,但依然避談在烏國上空設立禁飛區。
原因很直觀,自二戰以來,美俄雙方一直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理解下共存,擁有足以摧毀對方的核武。這也是今日拜登決心避免在北約邊界外的烏克蘭領土上,讓盟軍與俄方軍事對峙的基礎。
禁飛區涉及要求北約成員擊落來挑戰的俄國軍機,拜登認為這將導致攻擊行動升級,從而引發俄國以核武反擊。如果普丁真的如此回應,數千人傷亡的戰爭將上升到數百萬人傷亡的巨型修羅場。
如同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核戰一觸即發,最終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選擇以海上封鎖應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也同意撤回義大利和土耳其飛彈。
甘迺迪在危機的13日內,避免在對峙中激怒赫魯雪夫或將衝突「個人化」,然而在此次戰爭中,俄國攻擊平民的舉動,使得拜登在上週將普丁稱為「戰犯」、「殺人獨裁者」,而27日拜登更語出驚人的表示,普丁不能繼續執政。僅管白宮立刻澄清是拜登脫稿演出,並沒有要莫斯科政權更迭之意,然而這似乎對烏國的勝利有弊無利,有可能加重了普丁的賭注。
相較於失言不斷,拜登在具體軍事部署異常謹慎。拒設禁飛區、拒絕波蘭轉交戰鬥機的計畫,以免促使俄國通過攻擊北約領土來擴大戰爭。
報導引述專家意見指出,拜登或可讓美國意圖保持更大的模糊性,以此對克里姆林宮施壓。戰爭的殘酷已將美國盟友願意承擔的風險與底線不斷推進,對俄國的制裁已由淺至深,對烏國的軍事援助也由防護裝備擴大到更致命的無人機、反艦導彈等。
分析也指出,俄國在烏國使用生化武器或俄武將近一步改變美國的風險計算。拜登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維護盟國的團結一致,數十年外交經驗,讓這位79歲的總統不會輕易偏離設定的航線,正如他在漫天罵聲中完成阿富汗撤軍。
然而上週的美聯社民調顯示,拜登的謹慎在56%的美國人看來,不夠強硬,而共和黨人們正抨擊他的軟弱。尼克斯表示,這正是拜登需要扛住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