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經濟學人:美前官員主張以經濟嚇阻中國對台動武

  295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文章提到,美國前國安官員認為,美國與盟國應明示中國,對台動武將付出經濟代價。(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文章提到,美國前國安官員認為,美國與盟國應明示中國,對台動武將付出經濟代價。(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文章提到,美國前國安官員認為,美國與盟國應形塑「地緣經濟威懾」,並明示中國,若對台動武,將被逐出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及貿易體系,付出經濟代價。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今天出刊新一期雜誌,其中一篇文章指出,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中國的崛起牽涉到幾個命運的抉擇,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攻打台灣與否。

文章表示,如果習近平能以征服者之姿進入台北,就能與中國共產黨前領袖毛澤東並肩,被奉為黨的偉人,而他下令解放軍攻占台灣的決定,首先取決於判斷美國是否能加以阻止。

中國對「和平統一」正失去耐心,也更傾向於冷酷的算計,從根本上來說,中國尚未出手,是擔心台灣軍隊能抵抗到美國前來救援。

美國總統拜登和外交政策幕僚相當清楚美國在兩岸僵局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拜登政府就任第4天,國務院就譴責中國以軍事、經濟及外交手段威嚇台灣,並重申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磐石」。

文章指出,實際上,美國嚇阻侵台的能力正在衰退,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20年來一心一意發展牽制美軍所需的先進武器和技術;另一個原因是,習近平自認有歷史天命,他利用民粹民族主義鞏固自己的權威,不過民族主義同時也提高了進攻的成本。

美國學者和退休高官在一些論壇中讚許前總統川普政府批准逾17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並批評川普的幕僚忽視台灣安危,為了挑釁中國而高調聲援台灣。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等學者型外交人員,曾呼籲美國終結「戰略模糊」政策。這種策略是在回應對台侵略時不做明確承諾,目的是讓台灣政治人物打消輕率行事的念頭,並避免激怒中國。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及台灣安全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拜登政府提及中國及台灣議題時展現了決心,因為拜登政府「非常擔心出事和失算的可能性」。

葛來儀擔憂未來5年或10年內兩岸飛機或船隻發生意外碰撞,以及蓄意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這番話令人警醒。

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希望美國打造可靠的「地緣經濟威懾」,同時維持軍事嚇阻。他說,美國和日本等盟國應明確表態,中國若對台動武,將被逐出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及貿易體系。

卜威爾曾任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國安幕僚,也是外交關係協會新報告「美國、中國與台灣:預防戰爭之道」(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A Strategy to Prevent War)的共同作者。

卜威爾還表示,若中方欲戰,「我們希望掌理經濟的人」清楚知道這麼做要付出什麼代價。

文章提到,要嚇阻中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建立能隨時回應中國侵略行為的堅實聯盟。

然而,這與冷戰時期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視西柏林為重大國家利益,因此不惜以戰爭阻止蘇聯染指。那時的蘇聯在經濟上微不足道,如今,美國的區域盟邦卻未必一致認為維護台灣事關重大、值得為此惹怒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高層也試圖提高國家面對外部經濟壓力的耐受度。

退役空軍少將喬良去年5月撰文表示,若為台灣打起戰爭,美國及其盟友將封鎖中國的進出口航道,切斷中國進入資金市場的管道。他認為,習近平確實應該降低中國對他國經濟需求的依賴。

喬良還說,台灣議題的關鍵將是中美角力的結果。

文章提到,喬良雖是信奉民族主義的挑釁者,但他的言論反映出習近平治下的許多中國人觀點。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收復台灣不只是神聖的國家使命,一旦實現,也將昭示美國的全球領袖地位到此為止。如果中國認為自己能以可承受的代價完成任務,就真的會動手。

更新時間 : 2024-03-19 17:12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