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移動的願望」生命歲月靜好 沒有「家」只是迷失的靈魂

睽違6年,台灣藝術家呂英菖於台北舉辦個展「移動的願望」,其為親子共創也是獨處的紀錄,他更大方透露堅持創作的秘訣,自即日起宛儒畫廊展至20日止。

  1642
呂英菖創作使用大量的黑,代表許願時閉上眼後面對的寧靜(圖/台灣英文新聞)

呂英菖創作使用大量的黑,代表許願時閉上眼後面對的寧靜(圖/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採訪報導)睽違6年,台灣藝術家呂英菖於台北舉辦個展「移動的願望」,其為親子共創也是獨處的紀錄,他更大方透露堅持創作的秘訣,自即日起宛儒畫廊展至20日止。

「創作像一條河。」-呂英菖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移動的願望」生命歲月靜好 沒有「家」只是迷失的靈魂
呂英菖創作(圖/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畢業於復興美工,在義大利米蘭NABA藝術學院 ( Nuova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就讀時,把自己「如嬰兒般」歸零,並嘗試抽象派畫風,2009年獲「Geisai Taiwan」評審個人獎-村上隆獎,作品曾在香港、韓國、莫斯科等地發表,現於台北舉辦個展,接著下一檔預計於東眼山登場。

「創作像是一條河」,呂英菖創作時跟著當下狀態走,「畫會誠實反映人的潛意識,當下內心狀態以及家庭關係」,心念到哪河水就流到哪,透過不停歇地描繪許願池,藝術家或你會暗自許下什麼願望?但在那之前,不妨先閉上眼,感受寧靜的黑並試著和自己對話。

此次「移動的願望」由張禮豪策展,展出創作畫風不僅浪漫,也充滿怪奇色彩,展場入口可見呂英菖與孩子們齊力完成的畫作,展覽共分為三大展間,從巨幅的黑白創作《宇宙的花園》到色彩豐富的系列,以生命力充沛的「花園」內含「許願池」貫穿,最後則以關鍵的創作史以及十分有個性的姪女作為結尾,不難看出,「家人」對於藝術家的重要性。

沒有家人,徒留迷失的靈魂徘徊在繽紛花園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移動的願望」生命歲月靜好 沒有「家」只是迷失的靈魂
右起:宛儒畫廊執行長謝宛儒、呂英菖及張禮豪(圖/宛儒畫廊)

展名「移動的願望」是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的領悟,「移動的」代表隨時都在改變的狀態,看似短暫其實卻永恆,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他突然意識到每個人的「願望」隨時都在移動改變,像是以前會想要出國,現在可能就只希望不要一直戴著口罩。

張禮豪說明,呂英菖的創作都圍繞在天馬行空的想像;當他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之後,作品中更揉合了許多家庭生活的片段點滴,既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在無形中促成另種充滿對話意義的合作。「沒有家人,呂英菖不過就是一個迷失的靈魂」。

呂英菖透過花園代表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在其中的許願池代表和自己對話的空間,當上爸爸後,「獨處」依舊是很重要的,「生命中要留有和自己對話的空間」,而那狀態他選用黑色呈現,雖然旁人解讀是悲觀的表現,但反而是他閉上眼後面對寧靜的詮釋,「很安靜的,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心跳,『黑』是和自己相處的顏色」。

其中,巨型雕塑「小熊」是對兒子形象的溫柔轉化,球體的表面也可以透過反射看見自己,再次和自己對話,而小熊身上的刮痕則是自己刮出來的,這些代表事情的經過,對照原先光滑明亮的表面,更增添了故事的歲月感。

美夢成真的秘訣?絕對不只是閉上眼許願而已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移動的願望」生命歲月靜好 沒有「家」只是迷失的靈魂
呂英菖與展場中的許願池,他說很靈喔!(圖/台灣英文新聞)

創作透露出藝術家的人生哲學及核心價值觀,作品中常出現許多符號,像是月亮及太陽,那代表時間,也是他對繪畫就是「生活」的體現;茂盛的花開為生命最美好的歲月;在「當我們同在一起」這件小鴨雕塑裡,「許願鳥」象徵友情,代表人生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從事藝術這條路上,呂英菖靠著「非主流」畫風席捲台灣藝文界,但他也曾面臨父母的不理解,以及傳統學派對於「寫實風」的追求,他如何堅持下去?「都是試煉!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最終要面對問題的還是自己,但首先要先捫心自問核心問題:『創作是為了什麼』?」

對呂英菖來說,創作是種平衡內心恐懼的方法,也是在衝突中找到靈感。

挫折都只是試煉,不喜歡的時候理由有千百種。

台灣藝術家呂英菖「移動的願望」生命歲月靜好 沒有「家」只是迷失的靈魂
展場照片(圖/台灣英文新聞)

呂英菖分享,只有激情不太有幫助,「創作」反而比較像跑馬拉松,像是宗教,每天反覆實踐一件事,堅持其實沒有祕訣,因為「再怎麼喜歡都會去做,再不喜歡都會找各種理由」,先把自己整理好,盡本分去嘗試,試過了才知道可能更愛其他的東西。

「畫畫就是生活。一個人的時候,不知道要幹嘛就畫畫吧!」呂英菖用一生畫許願池,被問及「願望到底有沒有成真?」,他說,「人生中的挫折都是試煉,都是成長的過程」,也因此成真與否,似乎就不是這麼重要了,反而「過程」才是最精彩的。

下一檔展覽將於東眼山登場,預計把400X220公分高大的許願池綁在樹上,創作的三天內邀請觀眾共創,希望邀請上千人一起創作,之後可能會在不同地區發展許願池計畫,像是山上,菜市場等。

「移動的願望」將展至9/20,詳情請前往宛儒畫廊查詢。


(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更新時間 : 2023-12-06 00:03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