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時評〉由太麻里海水倒灌 看台灣淺層地熱發展

  1993
〈時評〉由太麻里海水倒灌 看台灣淺層地熱發展

(來源 維基百科)

9月16日電視報導,台灣受「山竹」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東縣太麻里鄉外海出現水龍捲、海浪直撲東岸,使得太麻里鄉出現淹大水的驚悚畫面。事實上太麻里鄉出現淹大水的景像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台時,太麻里鄉就淹過一次,而且還水淹龍王廟,把當地的台電變電所都淹掉了。這次淹水的影響比之前大很多,因為從目前各方注目的「台灣最容易開發、有48MW潛能的淺層地熱區」的金崙地區,地熱發電要上台電電網時,用到的饋線原先是通過太麻里的變電站。但目前太麻里變電站沒有了、只剩下從知本到金崙的一條小饋線,總共大約只有3MW左右。而目前在金崙溫泉地區、已有太乙及宏崙、李長榮公司等都已經提出申請各1MW的申請。例如說我們蘭陽地熱資源公司想在那邊開發2MW的地熱發電,我們向能源局以及台電公司詢問,答案就是:已經沒有饋線容量了,下次請早。

我好奇的事,金崙地熱潛能區、目前連一度電都還沒發出來、怎麼會有饋線被其他廠商佔滿的情況發生呢?不是應該優先給能夠發出電的公司先取得目前還沒用到的饋線容量嗎?據能源局的說法,「我們能源局採用的是登記制!!,其他的公司已經來登記了」。因此,蘭陽地熱公司沒有份了。這樣、這些其他的公司,如太乙、宏崙、李長榮等,如果3-5年間無法發出電來的話,若我們蘭陽地熱公司在半年之內能夠把電發出來,我們只有像在清水地熱9號井那樣,發出來的電力只能在那邊煮開水,並且將它浪費掉。

這樣公平嗎?合理嗎?請問能源局、請問台電公司、這樣可以嗎?

記得在6月19日,陳曼麗立委在「地熱發電協調會」上,我請教了能源局能源技術組也就是主管地熱發電的陳科長,他回應,「饋線容量是台電公司管的事,而台電公司因為海上風機、以及太陽光電都有更大量的饋線需求,因此金崙地區的地熱發電的量很小,饋線需求沒重要性,不知道何時才會納入規劃」。而我們從台電方面得到的消息是:「可能要十年之後。」

天啊!!這就是我們目前政府所謂獎勵發展地熱發電的實際作為。

9月13日在《工商時報》發表社評「建構供電無缺的『非核家園路徑圖』」時,提出了3大建議,包括:1.撤換環評委員、2.修改環評法、3.確實面對非核家園,並提供路徑圖等。 當然這個「社評」是由於中油公司的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環評,碰到保護藻礁問題而一延再延所引起。然而,我們認為真正重要的,其實是在產業界認為目前政府提出的海上風電以及太陽光電為主的20%的再生能源,無法說服產業界「台灣不缺電、供電無缺」。簡單來說,就是目前台灣政府的規劃,缺少一個可以當成基載的再生能源。而我們努力的地熱發電,在清水9號井的150KW的併網售電案,卻受到能源局能源技術組一再的打壓,這豈非怪事。

如何快速改善金崙地區的併網饋線的容量呢?其實做法很簡單,花費也沒有很多。例如說,可以在金崙地區建造一個將161KV直接轉為22.8 KV及11.4KV的DS變電站。這樣金崙地區、估計有高達48MW的地熱潛能,就可以很輕易的、由這個建造在金崙地區的DS變電站併網售電。而所需要的建造費用要多少呢?我們詢問了一些專家,他們估計費用大約1.5億元而已。所以,我們希望能源局及台電公司能夠正視這個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構這個金崙地區的DS變電站。這樣金崙地區的 48MW地熱潛能,就可以很快速的開採出來。

更新時間 : 2024-03-19 18:15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