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8073
Berkeley Earth的Air Quality Real-time Map

Berkeley Earth的Air Quality Real-time Map

《空污法修正草案》於6月25日晚間三讀通過,其中一項「增訂好社區條款」隨即引發熱議,有民眾問「老舊車輛需要汰換嗎?」,就在7月15日五百多輛卡車、工程車等老舊大貨車一同上街前往環保署抗爭。防治汙染人人有責,但政府在防治汙染上,是否應該提出較為完整的政策再推動、以期能夠有好的績效呢,而不應該讓民眾感覺到方法失當。

以下將介紹空汙的內容(以PM2.5為例),及本次空汙法修正的內容,並提出作者的想法。

【觀察PM2.5來源比例】

由圖1可知PM2.5比例,但仍然不夠清楚,應該說清楚圖內圓餅圖是針對境內汙染源的討論,或是作一個針對性的圓餅圖,見圖2。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1,取自環保署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2

但圖2還是不如一次完整討論,所以依圖1資料進行重新製圖。由圖1可知PM2.5境內有60~66%,境外有34~40%,可得到圖3、表1(為方便起見,數據取中間值製圖)。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表1,單位:百分比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3

環保署給的圖有境內汙染源的各自百分比,應該換算為,全體的百分比再來討論,見表2。否則只看境內種類的百分比,無法直觀的看出境內外PM2.5差異。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表2,單位:百分比

如果將空汙分成境外、境內移動、境內工業、境內其他,可以得到圖4,就能知道境內外的PM2.5差異,很明顯的境外才是最大的PM2.5來源。再繼續細分圓餅圖,可以知道大家最常爭執的「火力發電」、「汽機車廢氣」、「境外來源」的空汙內容情況,觀察圖5。並可以發現機車與火力發電在PM2.5的影響,遠少於境外。而PM2.5有很大部分(37%)是來自境外,見圖6,由圖6可知境外來源就是中國

由以上的圖表我們可以觀察到空汙的情況,但我們可能對於境外的空汙無能為力,但是境內的空汙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4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5

〈時評〉解決台灣空汙 汰換老舊汽機車成效大嗎

圖6。取自:Berkeley Earth的Air Quality Real-time Map

【行政院提出改善境內空汙的辦法】

行政院提出改善境內空汙的面向有三:一、固定汙染源,二、移動汙染源,三、其他汙染源,以下截錄部份內容。

以下資料參考自行政院官網

  • 固定污染源改善

1. 優先推動4大國營事業空污減量:包括電廠加裝污染減量設備、更新超超臨界機組、增設天然氣機組,達超低排放之世界最嚴標準;因應10月中至隔年2月之空污季節,進行電力環保最大彈性調度及降載;加嚴電力業管制標準等。

2. 補助鍋爐汰換:預計2019年底前補助汰換2,090座工業鍋爐及1,390座商業鍋爐。

3. 推動餐飲業加裝排油煙防制設備:2019年底前推動7,000家加裝。

4. 針對民營電廠及前30大PM2.5排放固定源之防制設備進行減量盤點。

  • 移動污染源改善

1. 補助汰換老舊車輛:2019年底前汰除150萬輛二行程機車及8萬輛一、二期老舊柴油車,並推動3.8萬輛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

2. 強化港區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推動船舶進港減速、使用低硫油、全面使用岸電及施工機具減污。

3. 配合《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加嚴移動源管制:得視空氣品質需求,加嚴出廠10年以上交通工具排放標準;授權地方政府劃定空氣品質維護區,禁止或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

4. 禁售燃料油車輛目標:

★ 2030年新購公務車輛電動化。

★ 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約1萬輛)。

★ 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

★ 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

  • 其他污染源改善

1. 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防制:透過經濟誘因補助、增加農廢去化管道及行為管制,減少農廢燃燒。

2. 營建工地:加強稽查處分及限期改善。

3. 河川及道路揚塵:強化源頭管理及洗掃街環境清理。

4. 補助及推廣空氣牆設置。

【結論】

由本文可知空汙的組成可分境外(37%)、境內移動(21.2%)、境內工業(18.2%)、境內其他(23.5%),也了解到,對於境外的空汙問題,我們較無能為力。但對於境內的部分,行政院已經在各方面提出解決方案,但是我們只看到解決的方法,卻沒看到下述內容:

1. 預期的績效,及政府並未考量到民生的需求

民眾是否會花了一堆錢汰換掉一堆老車,結果才改善1%,這樣值得汰換嗎?是否應該尋找更有效的辦法。

2. 考量成本效益的關係

應該考慮工業及民眾成本效益的內容,假設:境內移動為解決空汙必須汰換老車,總共花掉10億,其成果是全體空汙的1%。而境內工業,為解決空汙必須更換機具,總共得花20億,其成果是全體空汙的5%。很明顯的應該對工業加強力道。

3. 補助的公平性

一般民眾的汰換機車與工廠更換機具的補助款是否兩者比例相同,不該讓人覺得有大小眼的嫌疑。

對抗空汙應該是每個人、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但是仍然有輕重緩急,以及要考慮做的到、做不到的問題。政府在要求人民配合對抗空汙時,應該考量每個人民的經濟能力,以及要公開預期成效、及成本效益內容、及補助的內容是否公平。

政府不應該只提出方法(定性討論),應該提出完整實際數據內容(定量討論)才能使民眾信服,並讓這套改革具有意義。

更新時間 : 2024-03-19 14:42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