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專訪<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意象劇場為有生命的拼貼作品

<河床>透過空間、燈光及音樂設計,配上肢體語言說故事

  5496
河床藝術總監郭文泰與其系列作品《食物大戰》合影(照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河床藝術總監郭文泰與其系列作品《食物大戰》合影(照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採訪報導) 甫成立20年的「河床」以《造夢者》展演回到誠品畫廊,其有別於一般劇場之處,為沒有特定角色及劇本設定,而在7月29日最後一場展演即將到來,藝術總監郭文泰將向觀眾介紹團隊創作的過程。

在台灣發展的美籍藝術家-郭文泰

這次專訪到河床劇團的藝術總監郭文泰(Craig Quintero),於美國出生成長,擁有美國西北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以台灣小劇場為題,然而,在1992年來台學習國劇後,本來計畫只待在台灣9個月(1學年)竟變成了數年,這中間時常往返於台灣及美國,並於1998年創歷河床劇團,與台灣的關係更難分難捨,現也為美國葛林內爾大學的助理教授。

專訪<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意象劇場為有生命的拼貼作品
美籍藝術家郭文泰(照片來源:郭文泰臉書)

當初選擇繼續在台灣發展的原因為遇到志同道合且多樣的藝術家及導演,郭文泰表示,雖然台灣的藝術圈不大,但是卻很豐富,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合作對象,比起以前待在波士頓的時候,那裡的環境讓藝術家之間呈現競爭的關係,相對來說台灣的藝術環境健康許多,彼此會互相幫忙支持,一起突破實驗並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郭在介紹展覽時也開玩笑的表示,這次長期合作展出的當年年輕藝術家們現也都不再年輕,間接顯現出彼此間深厚的革命情感。

專訪<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意象劇場為有生命的拼貼作品
(照片來源:河床劇團)

有「意象劇場」之稱的河床:沒有劇本及角色,卻是有生命的拼貼作品

郭文泰解釋一般的舞台劇會先有劇本,並設定角色及台詞,然而河床的創作形式為先有演出空間再設計裝置及道具,因此也沒有事先設定觸及的社會政治議題,讓表演自然發揮,建立一個沒有標準及是非對錯的世界,其奇幻且超現實的風格制定來自於郭文泰認為,寫實的場景可以經由相機等攝影器材紀錄辦到,因此劇場中場景的呈現不需要制式的仿真模擬,河床希望透過空間,燈光及音樂設計,刺激觀眾各感官而加深記憶。

專訪<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意象劇場為有生命的拼貼作品
看戲也像在看魔術表演(照片來源:河床劇團)

雖然每次正式表演、以及表演前彩排一開始很發散,但經過導演及演員們無數次的交手,團員間的默契與表演輪廓也隨之成形,然而,每場表演最後呈現內容也不盡相同。郭文泰表示,剛開始會邊即興排戲並邊選擇畫面做調整,並加入不同元素物件,甚至原有的一個動作,也有可能慢慢發展成連續的不同片段,一切都充滿可能性,然而在創作一個氛圍時,最重要的是不能限制自己。

郭文泰說明河床的發想模式為一直鼓勵演員嘗試新的想法,不要覺得自己的點子與主題無關而輕易放棄,藉由不同火花的激盪形成最終成品,這結果也像是一幅拼貼作品,正因如此,有時候演出的第一天和第三天的內容會不一樣,也有觀眾表示看評論時,並沒有看到報導表演中出現的畫面,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這就是所謂的活著的藝術作品 (living work of art ),無時無刻都持續在改變。

更多訊息請上《造夢者》展覽報導「河床」臉書 查詢。

更新時間 : 2024-03-19 12:09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