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 En
  • Directory of Taiwan

「2018台北雙年展」從美術館出走 跨界探討環境議題

策展概念讓美術館與大自然沒有界限,邀請民眾一同關心環境。

  1272
2018台北雙年展結合美術館與大自然,左起為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吳瑪悧以及北美館館長林平。(照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結合美術館與大自然,左起為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吳瑪悧以及北美館館長林平。(照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採訪報導)兩年一次的藝術盛事「台北雙年展」即將於11月的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將展至明年2019年3月。展覽名稱「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邀請到台灣及歐洲的兩位策展人共同策劃,並跨領域與非營利組織、社運人士及藝術家合作,展現許多不同形式的作品,帶著大家一同從藝術的角度探討環境議題。

「2018台北雙年展」從美術館出走 跨界探討環境議題
左起為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吳瑪悧以及北美館館長林平(照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自1996年,台北雙年展一直是台灣藝術界盛事,其對於提升台灣在國際能見度,以及增加亞洲與其他文化作品交流的機會都很重要。

​不同往年,2018台北雙年展由兩位策展人共同規劃,分別為於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畢業,現任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所長的吳瑪悧,以及來自義大利,擁有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當代策展碩士學位的范切斯科.馬納克達,范切斯科過去曾替許多知名藝術中心策劃過不同類型展覽。策展人雖然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對所處的土地都很關心,並齊心從藝術的角度拋出問題及看法,讓大眾思考如何提升所處環境的品質。

「2018台北雙年展」從美術館出走 跨界探討環境議題
主視覺邀請位於倫敦的設計團隊 Sara De Bondt 製作(圖片來源:2018台北雙年展)

此次展覽主題「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探討的主題為大眾關心的環境議題,經過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將社會議題轉化後,以各類型的創作呈現。北美館館長林平更進一步解釋副標題「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其概念源自於像網路一樣的有機體,展覽應為彼此相連且持續生長的自然過程,不只從北美館延伸至其它美術館,也能從觀者延伸至其它社會不同角落的人。

本屆參展名單已進入最後階段,其跨領域參與者包含視覺藝術家、非營利組織、社會運動人士、建築師、影像工作者等,企圖打破大家對藝術既有的傳統想法。另外,在場地的規劃上,充分利用北美館窗戶多,光線充足的特點,展品也從戶內延伸至戶外,並特別安排藝術家帶領週邊環境導覽、工作坊,透過不同的角度實際付出行動關懷土地。

林平進一步表示,目前邀請到35位藝術家,其中12位為台灣籍,7位來自亞洲其他國家,另外16位則來自歐洲,然而這只是部分的參與者。

吳瑪悧也透露,展覽邀請到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將播放其關注台灣環境長達30年之久的作品《我們的島》,還有已故畫家郭雪湖,被北美館收藏的《圓山附近》也列為相關的展品之一。同時,展覽也與附近的農民市集及圓山飯店做相關串聯,非營利組織安排的工作坊則選擇帶大家出走基隆河。

更新時間 : 2023-12-08 11:57 GMT+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