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英文新聞/鄧佩儒 綜合報導)你對未來城市的模樣有何想像?人類及都市化一直以來被視為環境生態浩劫的原兇,但人、自然以及都市,是否有和平共生的一天呢?
對於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而言,這就是「第三代城市」所要探討的課題,當城市轉變為一座有機建築實驗室,人與自然便能在此悠然共存。
致力於當代藝術、城市建築和未來三大議題的忠泰美術館,此次推出「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邀請觀眾展開一場想像未來城市樣貌之旅。
此次展覽共展出17件卡薩格蘭自1999年執業以來的代表性建築模型與攝影,其中他在臺灣創作的許多作品,包括金門《牡蠣人》(Oyster Man)、臺北《三芝陳宅》(Chen House)和《終極廢墟》(Ultra Ruin),以及東部的《臺東廢墟學院》(Taitung Ruin Academy)等,亦同步在展場呈現。
忠泰美術館「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照片來源:忠泰基金會提供)
卡薩格蘭與臺灣的緣分自2003年開啟,出來乍到的芬蘭建築師,在當時處於官方與非官方之間的寶藏巖中,體認到因為生活需求自然而生的都市菜園、自建房舍和灌溉系統,小規模卻生機盎然地存在,孕育飽滿的「在地知識」。
2010年間,卡薩格蘭將西門町附近一棟待拆除的四層樓空屋,打造成《廢墟建築學院》(Ruin Academy),帶領團隊再生城市的遺棄物,引入風、與、光線等,以及都市農耕。這些作品也將在此次展覽中以實體模型再度呈現在觀眾眼前。
美術館表示,此次展場設計顛覆美術館原有井然有序的白色空間,發揮卡薩格蘭所提倡的開放型態和重視自然的理念,以眾多循環回收而來的異材質建構而成,使得美術館變成一座有機建築實驗室。
此外,卡薩格蘭也於展場現場搭建了一座建築師工作室,展出他的手繪設計圖,觀眾可以一窺卡薩格蘭獨特的創作發想過程及靈感來源。
2016年開館的忠泰美術館,相較於首檔展覽「HOME 2025:想家計畫」以家作為展覽軸心,此次卡薩格蘭個展將帶領觀眾探討城市這座變化萬千的巨型有機體。
美術館指出,希望藉由卡薩格蘭的視角,邀請所有城市的生活者、使用者以全新的角度,共同思考城市的未來。展期自即日起至8月5日止。
忠泰美術館「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照片來源:忠泰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