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台北綜合報導)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兒和5歲以下的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幾乎每一個幼童在5歲以前皆會感染。醫師表示,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口服疫苗,雖然服用過疫苗的幼童雖然仍有可能感染,但症狀會較輕微。歐美的輪狀病毒疫苗普及率達八九成以上,反觀台灣只有四成左右,推測原因是費用過高,家長多抱著僥倖心態。因此台北市政府為減輕父母的的經濟負擔,將開辦台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計畫,預估台北巿每年將有3萬名嬰兒受惠。
台北市政府表示,自今(106)年4月5日起,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6歲以前的幼童有98%感染過輪狀病毒,5歲以下的個案2 人中有1人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就醫,比例之高。在台灣輪狀病毒疫苗目前仍屬自費疫苗,尚未導入幼兒常規公費疫苗,然而該疫苗確實可降低疾病造成的醫療負擔、家長照顧成本及提升生活品質。
輪狀病毒疫苗自2006年在臺灣上市,其中一種是活性減毒人類單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rix),在嬰兒2、4個月口服2次;另一種是人牛重組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Teq),在嬰兒2、4、6個月口服3次,兩種疫苗皆有8成5以上的保護效力。
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峰年齡是6個月到2歲。流行季節 為每年11月到3月間,高峰期為 1 月份。可怕之處在於家中如果有1個人感染,全家都會腹瀉的機率大約有25 %,傳染力極高。
初期症狀有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的前驅症狀,如輕微咳嗽、流鼻水,接著會發燒、腹痛合併持續嘔吐約1到2天,然後會出現水狀的腹瀉,1天可能多達10到20次,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
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因此可透過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及注意居家環境衛生等措施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